台灣電子病歷系統推展概況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microsite
ST Microsite

台灣電子病歷系統推展概況

  • DIGITIMES企劃

台中慈濟醫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動電子病歷及無紙化的作業措施。(Wikipedia)
台中慈濟醫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動電子病歷及無紙化的作業措施。(Wikipedia)

在健保制度的順利推動下,台灣民眾看病就診的頻率相當高,根據衛福部統計,荷蘭人平均一年看5次醫生,而台灣的民眾一年平均看15次醫師,也讓病歷調閱的需求跟著提升。

衛福部指出,台灣目前約有495家醫院及1萬家西醫診所,是推動電子病歷的主要對象。衛福部指出,電子病歷推動的目標是,民眾未來到任何一家醫院診所看診時,只要得到民眾的授權,醫師便能從其他醫療單位調閱病患的電子病歷,民眾不用再親自跑到前一家醫院辦理申請。

台灣推動電子病歷現況

衛福部初期的電子病歷建置目標,只包含醫院及西醫診所,尚未涵蓋中醫和牙醫診所。為了完成整個電子病歷的架構,從基本的法律位階調整、系統規畫建置到憑證問題,衛福部已經持續推動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如為了確保電子病歷在交換時的資料安全性,每一份檢驗報告都必須加上醫生的電子戳章和時戳,目前許多醫院都已在醫事電子憑證HCA的架構下,開始實施這些醫療資料的交換。

除了電子病歷外,健保署也正持續推動健康存摺和雲端藥歷。不過,雲端藥歷仍必須要由民眾決定是否授權給醫師,醫師才能查閱過去的資料,換句話說,雲端藥歷主要是提供給醫師使用,讓醫師可以追蹤到病患先前的用藥紀錄,以節省調閱資料的時間,同時提升藥量使用的準確性,以避免浪費,衛福部估計一季可省下13億元的藥物費用,一年希望能省下30?40億元的費用。

電子病歷的推動,與行動醫療服務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如透過X卡,就能將病歷資料變成隨身攜帶的健康資訊,兼具診療付費及電子收據功能,也唯有結合電子病歷,行動醫療裝置才能正確地促進醫師與病患交換資訊,除了提醒用藥外,還能詳盡地針對病患個人狀況,提供吃哪種藥、劑量及相關建議,時間到自動將血壓紀錄上傳雲端,出現異常時即時通知,解決民眾在每次門診間的健康照護空白期。

電子病歷減少醫師診間衛教負擔

目前國內許多醫院都已成功導入電子病歷。如台中慈濟醫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動電子病歷及無紙化的作業措施,讓醫療作業流程更便利,也讓醫師熟悉及習慣電子病歷操作,養成即時完成就診記錄的習慣,目前已有近二千位民眾使用電子病歷。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指出,對醫師而言,一開始用電子病歷的確會花多點時間,但醫師只要發現,電子病歷可以減少診間的衛教時間,如有些老人家可能無法詳細交代症狀或過去的病史,家人就可透過X卡,在家掛號時就輸入主訴、症狀、旅遊史等相關訊息,還可將血壓、脈搏等紀錄上傳到醫院,讓醫師在診間就可先掌握病患相關背景資料,感受到電子病歷應用的好處,接受度就會大增。

恩主公醫院則是在2010年開始宣導電子病歷的使用,目前已有85%以上的科別達到病歷不出庫的要求。而且不只是將病歷表單電子化,同時也會重新改造醫護人員的作業流程,對電子病歷的推動造成影響。如過往使用紙本病歷時,每一位醫生都會有自己的一些記錄方法,包括筆記、符號、重點等,而且多半是一邊看診一邊在紙本病歷上記錄,但在登錄電子病歷資料時,醫生不僅不能使用自己獨特的紀錄習慣,也不一定能記錄醫生臨時想要記錄的資料。

因此,恩主公醫院在推動電子病歷時,資訊部門先花費許多時間跟醫生溝通,了解要如何透過電子病歷來協助醫生看診,而非要求醫生去配合電子病歷系統,如在電子病歷系統中提供畫圖或照相功能,讓醫生可以臨時增加想要記錄的資料。

此外,有別於紙本病歷可以一邊看診,一邊翻閱,病歷電子化後,醫生必須要在看診前,就先在電腦上查看病患病歷,預先了解病人可能的問題,醫生此時可以暫存閱讀資料後的想法,或是進一步需要詢問的問題,有助於提高看診的效率。

滿足跨境醫療需求

電子病歷的價值在跨境醫療服務時,更能有效凸顯。金門縣長陳福海在民眾轉診後送服務會議中指出,金門縣急重症傷病患約有80%會轉診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就醫,如果金門醫院能夠建立電子病歷及醫學影像系統,將可減少民眾為看檢查報告在台金之間往來奔波之苦。

電子病歷不僅有利於國內醫療服務,對於跨國醫療服務需求,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幫助。日前就有一名美國退伍軍人來台開會時,不小心摔斷腿送醫治療,當時的主治醫師就是得到這位退伍軍人的授權,下載他在美國的電子病歷,掌握完整的就醫紀錄後,順利完成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電子病歷在發展過程中,就相當重視網路傳輸,包括標準格式、傳送方式及內容,都有制定共同標準,不管是透過隨身碟、RFID晶片,或是儲存在雲端從網路下載,只要是遵循標準開發的電子病歷系統,都可開啟這些檔案,對國際醫療服務的發展,將有相當程度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