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資料產品 獲取資料經濟致勝之鑰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打造資料產品 獲取資料經濟致勝之鑰

  • DIGITIMES企劃

精誠集團Etu負責人蔣居裕。
精誠集團Etu負責人蔣居裕。

資料本身也許不是一個產業,但資料卻是許多產業的價值基礎。精誠集團Etu負責人蔣居裕指出,資料是ICT與所有科學的基礎,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工具及技能,但資料的確需要去開採,也需要技術及工具,但技術及工具也可能會用錯或浪費資源,所以技術人員不能只看技術,而是要去理解資料真正的價值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而且使用過後,資料不會消失,而且還可能衍生更多的價值。以個人資料為例,當使用者戴上智慧手環時,可以讓用戶掌握睡眠資料,進而發現健康問題;企業資料的商業價值,可以為企業帶來獲利的商機;政府及NGO因為往往會掌握許多攸關社會問題的價值,如果能夠將蒐集的資料整理好,放在網路上供大眾使用,資料就會產生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

蔣居裕認為,巨量資料的價值,其實是從資料產品(Data Product)而生。資料產品是指使用一或多種資料擊,進行處理或分析後,再以軟體系統、雲服務、結構化資料、報表或視覺化圖表等方式,交付的產品或服務。

至於打造資料產品的流程,首先是由處理者運用技術或人工的方式蒐集資料,並加以清洗及整理,蔣居裕指出,這個過程會佔處理者70%?85%的工作時間。再交給分析者進行探索及建立統計模型的作業,最後交給策略者將分析資料的結果,打造出資料產品。

前述的處理流程,會因為資料的巨量化而產生更多的價值。蔣居裕指出,巨量資料也可以翻譯成「大數據」,含意可以用「數據為大」來解釋,企業不要再靠經驗來判斷,而是可以用數據來做決策。

自從網際網路興起後,企業已經意識到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所產生的資料重要性,但蔣居裕指出,巨量資料的世界,其實是一種多結構化的資料結構世界,其中同時包含結構化及非結構化資料,必須要進行儲存、彙整、轉換及運算的整合精煉處理,讓巨量資料變成整合資料(Total Data),才能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進而形成資料經濟。

蔣居裕認為,在資料經濟中有三大要角-原始資料的擁有者,如電信、金融業者、資料技術團隊,負責資料處理及分析,最後則是趨勢專家,負責分析資料產生的原因,每一個要角各司其職,不可或缺,因為資料不僅要用出價值,而且不能亂用,同時要符合法律規範,否則反而會對企業造成困擾。

其實就像許多老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卻不知道如何將老師傅的經驗傳承給其他新進員工一樣,許多資料擁有者,坐擁號稱21世紀金礦的巨量資料,往往會發現,想要將趨勢知識結構化與傳承等非結構化資料,其實有一定的困難度,如想要建立資料科學(分析)團隊,卻要面臨沒有足夠人才的挑戰。

但蔣居裕也指出,巨量資料專案的失敗率,往往會高於一般專案,其中的原因在於範圍失準及缺乏跨部門協作。因此蔣居裕認為,企業必須要先建立企業資料價值平台,先行整合內部組織,如行銷人員想要做客戶行為分析時,資料部門要有能力迅速提供資料,往往需要上層管理人員來處理。其中又以業務、行銷和客戶服務部門,巨量資料所能凸顯的價值最為明顯。

事實上,企業想要獲取巨量價值,需要跨越不少的挑戰。如要讓業務部門能夠共享跨組織的資訊、有能力掌握專門處理巨量資料的新科技、同時可能處理結構性及非結構性資料、建立具有高可信度的資料分析成果及尋找相關的人才等。

蔣居裕認為,企業想要打造出成功的資料產品,首先就是要對巨量資料抱持正確的信念,如果您本來就相信資料的價值,剩下的就只是技術問題,但如果您本來就認為資料沒有價值,剩下的都是問題。

有關企業與組織方面,企業要了解跨部門萃取資料將是常態,一定要先確認目標與共享KPI,與巨量資料有關的相關人員必須要站出來,定位好資料擁有者、資料科學團隊及趨勢專家,讓每個資料科學團隊的成員,都能擁有成員無法超越的長項。

而在資料處理流程上,蔣居裕認為洞見或視野並非資料價值的終點,行動才是關鍵。因為資料加總不等於統計、統計不等於分析、分析不等於洞見、洞見不等於行動,除了90%的自動化機器處理外,10%的人工化處理也是不可或缺。

蔣居裕強調,巨量資料分析雖然看似是一個科技議題,但其實應該看成是一個披著科技皮的企業管理議題,善用者,可以藉此改變企業的DNA,其中的成功關鍵在於跨領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