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面選擇技術 打造最適化綠建築架構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從需求面選擇技術 打造最適化綠建築架構

  • DIGITIMES企劃

能源管控是智慧住宅的設計重點之一,目前投入的廠商相當多,市場也常見相關管理平台。DIGITIMES攝
能源管控是智慧住宅的設計重點之一,目前投入的廠商相當多,市場也常見相關管理平台。DIGITIMES攝

節能是智慧建築系統的重要設計考量之一,目前技術面多已成熟,不過建築應用多有一定的客製化需求,在技術選擇前,可參考類似的成功案例,建造出適合的系統架構。

邁入21世紀,智慧化居住空間已成未來趨勢,運用高科技與自動化設備,讓生活變得更舒適方便,不再只是電影中的虛幻情境,而是可以展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也因此,台灣近年來的房屋建案,不時可見智慧建築的訴求。

積極管理  方能落實節能效益

一棟建築物究竟該具備哪些功能,才能符合智慧化的定義?基本的四大指標為安全監控、健康照護、便利舒適及永續節能,過往,智慧建築在發展上,以前三項指標為主,不過,在能源價格節節上漲,及全球暖化危機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永續節能的重要性將日益升高,成為智慧建築未來的發展主力。

傳統永續節能建築,偏重於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的運用,最常見例子就是在建物外牆或屋頂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將陽光轉換成日常生活所需電力,然而落實節能減碳目標,不該只是採用再生能源,而要有更積極的作為才是,亦即從能源管理開始做起,了解日常生活中能源使用狀況,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支出,最後才是搭配再生能源的使用。

目前建築物節能的方法相當多,包括選擇採光通風俱佳的地點、採用不易聚熱建材、良好室內空間設計、高能源效率家電(如:變頻冷氣、LED燈泡)等。

無論上述哪一種方式,最終都得朝能源管理(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BEMS)的方向發展,BEMS整合建築自動化系統、保全系統、資訊系統、及能源監視系統,再搭配環境感測器與人工智慧技術,達到設備耗能的最有效系統化控制,及能源的最佳化調配管理,一來可避免發生無效耗能的情況,二來則是讓現有能源與再生能源互相調配運用。

BEMS終極目標是讓能源可以自給自足,未來,每一棟建築都將設置風力或太陽能發電機,建構出專屬的智慧型電網,也就是一套獨立的電力供應系統,不需仰仗電力公司的能源,在行有餘力之際,還可將多餘電力轉賣回電力公司。

而人工智慧則是這套系統的關鍵技術,人工智慧系統負責分析環境感測器所搜集到的能源使用資料,從中模擬出居住者生活型態及未來的耗能需求,再搭配氣象預報估計出能源供給量,當能源供給量低於需求量時,由系統自動控制能源使用狀況,反之則可將多餘電力賣給台電公司。

自動化設備  能源管理最佳幫手

自動化系統是BEMS架構中的基本配備,其中DDC-HVAC為控制器主流,傳統DDC控制器多走封閉式網路架構,必需花費大量時間整合系統,隨著工業乙太網路成熟發展,在許多控制器上都能看到工業乙太網路蹤影,控制器導入工業乙太網路功能已相當成熟,由於乙太網路具備開放、單價較低、連網速度快及節點佈建容易等優勢,故成為DDC控制器的通訊新寵兒。

目前市面上的建築自動化系統,除了支援傳統通訊標準Modbus、BACnet外,也都已納入乙太網路標準,方便讓管理者透過網路遠端監控設備運作狀況,及登錄圖控軟體(或人機介面),檢閱各類能源統計報表,包括能耗使用狀況、耗能分析、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從中規劃節能省電的方法,例如:將尖峰時間非必要的耗電設備挪至離峰或半尖峰時間再啟動。

除了工業乙太網路外,新一代DDC控制器的另一個特色是已先預設簡單PID控制邏輯,並提供離線模擬及線上除錯功能,有效簡化BA系統導入工作。

從大樓往內延伸至室內空間來看,住家或企業辦公室該如何做好能源管理?目前的作法主要是利用物聯網架構打造居家能源監控系統,現在建築領域所用的物聯網通訊標準,以ZigBee為主,經由ZigBee感測設備(如:數位電表、環境感知設備等)將訊號傳輸至嵌入式系統,也就是主機端,匯總呈現居家環境品質與能源使用狀況,甚至可進一步結合煙霧偵測器,發揮節能與安全防護的雙重效益,Zigbee之所以能成為建築領域的主流通訊標準,重點在於低功耗與多節點的拓樸特色,由於建築物內的感測點多,不可能一一佈線維持電力,因此感測器的電力來源必須為電池,而為避免頻繁更換電池的繁瑣維護工作,低耗電便成為感測網路通訊設計時的重點考量,Zigbee的低耗電與多節點特色,完全符合智慧建築所需,因此成為該領域的主流標準。

不過即便DDC控制器與Zigbee已是智慧建築的主流標準,但並非唯一,建築與其他非消費性領域應用一樣,都有一定的客製化設計,客製化設計對技術與標準的需求並非效能,而是「最適性」,在「最適性」考量下,所有的技術都可被納入設計,因此智慧建築的技術選擇考量,是從最後的系統功能設計反推回去。

從系統面反推的思維作法,與現在的消費性IT產品作法不同,這類作法需要仔細釐清本身特色,方能知道需求何在,不過目前建築的智慧節能設計仍處起步階段,IT與建築兩方產業的經驗都有限,系統自我評估並不容易,因此這類剛起步的應用,多是參考其他業者的成功案例,再微調其模式套用至自己身上。

不過在營利思考下,一般企業通常不願意分享其成功案例,因此為帶動產業,多由政府機關領頭,在公營或有官股之處,以政府之力先行打造成功案例,一來可起示範作用,二來也可帶動需求,吸引業界廠商投入,在綠建築方面,台灣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台北101大樓。

101大樓  成功示範綠建築標準

台北101大樓在2011年獲得LEED認證,成為全球最高的綠建築,同時也是目前與美國五角大廈並列世界唯二的萬坪面積白金綠建築,101大樓的節能系統,主要是由西門子、美商EcoTech Internation,以及李肇勳國際室內設計公司共同合作。

101大樓透過自動技術,將能源效益最佳化,在系統完成前後,其用電、用水及垃圾量差距高達10%,與一般建築相較,101大樓的能源效益高出30%,每年大約可節省70萬美元的能源成本,參與此案的西門子指出,建築物佔40%的全球能源耗用量及21%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能源及成本的節約,具有永續性的潛力,綠建築的業主或經營者,不僅能大幅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更可在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有效地節約成本。

101大樓的能源控管核心系統為西門子的「能源監測與控制系統(EMCS)」,此系統針對大樓內空調設備操作與控制相關規畫,將能源運用最佳化;此外並透過冰水系統的計算與操作程序的變動,更大幅提高冷卻系統的效率,至於空氣品質改善部份,101大樓在11個機械層中,設置了二氧化碳感測器空調箱,當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自動吸入戶外新鮮空氣;此外在濕度方面,101大樓則在每個樓層都增設兩組濕度感測器,並調節空調冰水量以降低濕度,提高使用者舒適度,另外,台北101也全面進行垃圾減量分類,超過60%的資源回收,促成全大樓一週約僅產生4噸垃圾的成果,全面導入綠建築技術後,101大樓每年節省了1,400萬度電,約新台幣3,600萬元,無論是對於101大樓或是整個建築業而言,申請LEED認證都有重大意義,業界人士也多認為,101對市場的綠建築概念影響相當大,對台灣的相關產業而言,是非常成功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