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服務第三方驗測 智慧穿戴裝置應用更可靠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雲端服務第三方驗測 智慧穿戴裝置應用更可靠

  • DIGITIMES企劃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經理鄭子立。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經理鄭子立。

由於智慧穿戴裝置許多應用特性如智慧醫療,都與雲端運算息息相關,要讓智慧穿戴裝置完整發揮功效,有賴穩定快速的雲端服務。但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經理鄭子立指出,目前雲端服務業者面對許多問題,如究竟怎樣才是真的好雲?如果不是那麼好,那要怎麼改呢?測試工具太貴,根本買不起怎麼測?沒有足夠的人力、預算來建立測試團隊,該怎麼辦?

鄭子立建議業者如果有上述問題,可以運用第三方檢測機制,透過一套方法論來檢測,不但可協助SaaS服務確認系統上線品質,而且在系統上線後還會持續監控,確保雲端服務的品質無虞,以免穿戴裝置本身沒問題,處理資訊的後台卻有問題。

鄭子立指出,雲端技術特性的設計重點,主要是採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定義的五大特性為標準,同時考量七大雲端技術特性,並以此發展出超過50種驗測項目,可以幫助業者了解在開發雲端服務時要注意的方向。

以聯網裝置搭配雲端服務為例,可以從物聯網的七個層次,看到物聯網裝置、資料處理及雲端應用的測試項目方向。如物聯網裝置的測試重點,是以多感知器、封包網路傳送及多檔案格式為主;資料處理的測試重點,在於資料存儲機制及裝置連線安全;物聯網雲端應用的測試重點,則是以大量資料計算、異質平台介接及資料交換格式為主。

鄭子立以NIST物聯網架構設計為例指出,有的廠商負責前端設備,有的廠商負責後端平台,兩者的溝通非常重要。以大量連線時的效能表現為例,最常碰到的狀況就是,廠商在開發完成後雖然會自行測試,但可能只是從網路上下載某個免費工具自行研究使用,就以為即使有兩萬人上線也沒問題,但一旦專業測試,卻發現可能只能應付兩千人上線,原因就在於廠商自己的測試回應訊息,其實並不是將完整的網頁全部下載。

鄭子立因此強調,不是測完一次就沒事,還需要從程式面或架構面進行修改,修改完畢還要再測試一遍,不斷的去做回歸測試,通常才會看到效能表現。如在設計測試時,得先分析資料流,然後模擬網路環境實際運作,先從內網測試,才可以排除外網因素,找出程式面的問題,如為了呈現網頁美感,放了很多圖片及外部連結,連線數量一多,就會看到問題。

外網測試則是可以掌握使用者的感受,而且還能辨別會不會是網路的問題,至於雲端架構的測試,則是要充分利用經濟性最高的配置,有效發揮雲端架構的資源彈性調度特性,達到24小時服務不中斷的要求,同時還要進行資安掃描,確保系統服務的本身體質有無漏洞等。

在測試方法方面,動態測試主要是透過負載、壓力、尖峰及浸泡等方式去驗證,調教測試則是包括回歸測試、AP調校、DB效能優化、LB負載平衡測試等,如模擬某台主機失效時,能否即時轉移流量,以測試調校系統是否已達到最佳化。

鄭子立指出,物聯網雲端服務架構也是測試的重點,因為前端裝置透過網路將資料送到雲端平台時,需要轉換成適當的格式,必須要考慮前端裝置能夠回傳多少的資料,如車機能夠接受6萬筆的資料,結果卻發現Gateway要傳送資料時,平台每分鐘卻只能處理1,000筆資料,自然就會成為瓶頸點,無法即時看到資訊。

鄭子立強調,使用者體驗最重要的重點還是在效能,雲端服務業者需要測試團隊幫忙調校效能,未來的決勝關鍵不在裝置本身,而是後端的服務,唯有一起建好雲,更符合使用者需要,公司營運才能更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