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度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榮耀會員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是1種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

在歷史上,曾有過3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的特點是:由國家以法定重量和成色的黃金鑄成金幣,在市場上流通,其他金屬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或等量的黃金;准許黃金自由買賣、儲藏和輸出入國境,私人持有的金塊可以交給國家鑄成金幣;國家的貨幣儲備和辦理國際結算都使用黃金;外匯匯率由各國貨幣含金量確定,匯率波動受黃金輸送點限制;各國國際收支通過「物價與現金流動機制」自動調節,金融當局無須干預。

但同時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處,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不穩定。黃金存量的增長跟不上國內生產和流通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財富的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的發展與貨幣基礎的矛盾日益尖銳;其次是它往往使—國的國內貨幣政策取決於黃金流出還是流入,有可能出現由於黃金的流出,即使對外貿易收支已陷於逆差,仍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或由於黃金流入而被迫採取膨脹政策的情況。

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參戰國紛紛停止銀行券的兌現並發行不可兌現的紙幣,同時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制終於崩潰。一戰後,1922年在義大利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李佳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