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艾萬拓慶祝在台成立電子實驗室 盛大舉行開幕酒會暨半導體產業趨勢論壇
艾萬拓(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是全球知名的高效能化學品與材料製造商,為了提供台灣半導體產業更貼近與即時的服務,特別在新竹縣竹北市設立分公司與實驗室,並於今(2011)年9月20日上午舉行盛大的開幕酒會,現場貴賓雲集、氣氛熱烈。同時,在當日下午,亦舉辦了半導體產業趨勢論壇,邀請重量級業界貴賓分享科技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並為與會者帶來了精闢的前瞻洞見。
艾萬拓執行長Jean-Marc Gilson的開幕致詞,為此隆重儀式正式揭開了序幕。Gilson表示,「艾萬拓是一家擁有140年悠久歷史的公司,以J.T.Baker品牌服務電子產業也有將近30年的時間。在去年由私募公司New Mountain Capital買下後,才更名為艾萬拓公司。」
他強調,有了新投資者的奧援,不管在公司的市場開拓、前瞻願景以及財務支援上,都有了更明確的發展藍圖,因此制定了擴大投資的策略。而在艾萬拓的全球化策略中,位居全世界電子產業樞紐地位的台灣,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身為高效能材料供應商,Gilson指出,「我們必須能跟隨客戶的腳步,提供他們所需的支援與效率,這是我們決定在竹北成立電子實驗室的主要原因。」
Gilson表示,「隨著製程技術的不斷演進,新技術與新節點的達成,必須要採用新的材料。為克服日趨嚴峻的製程微縮挑戰,唯有依賴業者間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實現。」
「在艾萬拓的全球擴展計畫中,於竹北成立實驗室,不但符合我們短、中、長期的業務目標,同時艾萬拓還將持續開發關鍵材料,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方案,並強化供應鏈可靠度,透過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共創雙贏。」
為慶賀艾萬拓在台成立電子實驗室,開幕儀式中還特別安排了熱鬧的舞龍與擊鼓表演,帶動了現場熱烈的氣氛。此外,在開幕儀式中,包括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凌家裕、新竹市市長許明財,以及新竹縣縣長邱鏡淳等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長官均與會致詞,熱烈歡迎艾萬拓在台灣的擴大投資。
與會貴賓們一致指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製造重鎮,擁有極佳的產業聚落、人才與基礎建設優勢,因此讚許艾萬拓是在正確時機,做了最正確的選擇,並期許業者能透過合作模式,推動創新,擴大商機。
在下午登場的半導體產業趨勢論壇中,Gilson亦以「放眼全球: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成長挑戰與合作契機」為題發表演說,對艾萬拓的公司發展歷程、台灣市場擴展、以及技術中心展望做了更詳細的說明。
以高純度、高效能材料聞名業界
艾萬拓的前身,最早為成立於1867年的Mallinckrodt公司,為製藥產業的化學品供應商。後來,於1995年與1904年成立、專門生產實驗室使用高純度化學品的J.T.Baker化學公司合併,成為Mallinckrodt Baker公司。到去年(2010年),Mallinckrodt Baker被私募公司New Mountain Capital收購,才更名為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
Gilson表示,新公司的成立,讓原來的百年老店得以獲得新生。「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後,我們將致力達成新公司的願景:要在包括實驗室、製藥和微電子等具高成長力道的特殊化學品市場,成為全球領先的業者。」
目前,艾萬拓全球員工約有1,700人,公司旗下有J.T.Baker、Macron、Rankem、Diagnova和POCH等知名品牌,並與超過1萬名客戶擁有數十年的良好關係。在全球共設有11個據點,其中包括在美國、南韓、印度、荷蘭與新加坡設有應用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援以及製程最佳化。
Gilson表示,「艾萬拓是以供應高純度材料而聞名,這也是我們對客戶的一項承諾。由於我們過去在製藥業已有深厚經驗,在品質管制、法規遵循、創新、支援服務、以及可靠供應等各方面都有嚴格標準,能夠提供非常廣泛的產品組合。同時,我們向來與客戶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擅長於運用化學配方,開發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在電子業方面,艾萬拓也已有超過25年的經驗,產品主要是以表面處理為主,可應用於半導體製造、太陽能電池製造以及平面顯示器製造等市場。主要的產品有半導體製造用的前端和後端製程蝕刻、蝕刻後之殘留物清除、厚膜光阻劑清除、前端製程清除作業等;在太陽能電池製造則有太陽能電池前後射極之表面修飾、連續式及批次式製程之表面修飾;而適用於平面顯示器製造的有光阻劑清除等。
回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幾年前當產業要移轉至90奈米製程時,我們都認為那是一個技術上的極大躍進。距今也才不過7到8年的時間,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朝28奈米製程邁進。要在激烈的市場中勝出,持續保持領先是重要關鍵,否則就將遠遠落後。」
Gilson表示,艾萬拓的產品主要用在表面處理製程,這是高良率製造的關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展,必定要透過採用新材料,才有可能實現新的製程技術,化學品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全新出發的艾萬拓將透過擴展製造據點,以及強化產品組合作為推動公司成長的兩大主軸。Gilson指出,「我們將增加3倍的研發支出,也已採用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建構完整的企業營運解決方案。」
他強調,公司正朝建立全球化的供應鏈目標邁進。「在策略上,將充分發揮我們持續在各重要市場建置的全球化供應鏈,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已在波蘭和印度進行投資,將有助於取得更具成本效益的原材料。此外,還將積極規劃在亞太地區投入製造資源。」
也因此,就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與電子實驗室是我們策略性部署的重要一環,以為此地客戶提供最即時的一站式服務。
成立台灣技術中心 推動合作創新
艾萬拓電子材料部門暨東北亞區執行副總裁Robert Ferguson亦補充說,「台灣有兩家全球頂尖的晶圓代工廠,而且積極推動半導體製程與設備技術的持續進展。我們選擇在此挹注投資的原因,再明顯不過了!」同時,他也強調,「在此,我們有絕佳的機會,可與業者進行生產合作與技術創新。」
艾萬拓此次在台灣成立的最新電子應用實驗室,預計於2011年底前啟用,將為量產客戶提供所需的應用支援服務,並從事深入的研發工作。未來此實驗室將協助客戶展示、從事記錄製程(POR)開發以及支援艾萬拓公司的全球電子技術研發工作。
Ferguson表示,艾萬拓的願景是要設立1座全方位的「虛擬晶圓廠」(virtual fab),支援全球客戶更迅速取得先進12吋晶圓製程和量測工具,這在業界是非常獨特的作法。這個實驗室可結合研發、應用工程和小量生產資源,將可加速與客戶之間的合作,帶動更快速且更有效率的技術發展。
實驗室中將配備一整套最先進的設備,客戶可在class 100等級的無塵室環境下測試化學品和材料,無須為了測試而暫停生產設備、導致產線運作中斷。此外,艾萬拓亦將在其晶圓設備上全面測試新開發的配方,以支援該公司高效能化學品和材料的研究發展。
Ferguson強調,「簡單來說,我們就是要貼近客戶,而不是在遙遠的數百或數千公里之外,猜測客戶會有哪些需求。此外,我們從在台灣的投資,看到了極佳的成長與合作契機。艾萬拓將能從提供高品質產品開始,進行協助客戶提升效能與縮短上市時間,最終達到能與客戶共同朝下一世代技術藍圖邁進的目標。」
艾萬拓現正積極擴充台灣分公司的人力,Ferguson表示,「我們建立了一個充滿熱忱與專業能力的團隊,同時結合我們在南韓、大陸的人力資源,將能為台灣以及亞太區客戶帶來即時的支援與服務。不管是日常營運的問題解決,或是共同研發新材料,我們都將致力於成為業者最佳的合作夥伴。」
台積電領先技術創新 延續摩爾定律進展
回顧科技產業的發展,台積電處長許炳堅博士表示,從PC開始,產業已逐步朝消費產品移轉,到3C甚至4C產品的整合。現在,隨著行動運算技術的快速進展,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取代PC,成為消費者最依賴的電子產品,同時雲端運算的興起,也將會為產業帶來全新的變革。
他強調,科技產業不斷的典範移轉,將能為IC產業的長期發展帶來穩定基礎。但是,隨著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與技術的整合要求與日俱增,目前晶片整合趨勢,已經從系統單晶片(SoC)朝系統級的異質整合發展,這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了許多嚴峻的技術挑戰。
以製程微縮為例,從2004年進入90奈米世代開始,到2006年的65奈米、2008年的40奈米,到目前的28奈米,以及預計明年(2012年)的20奈米製程,每個世代的設計複雜度與成本都越來越高。
儘管如此,許炳堅仍深具信心地表示,半導體產業一路發展至今,克服了許多原先認為是不可能的難關。也因此,即使現今已趨近摩爾定律的極限,領先的半導體業者仍是能將機會轉換為其競爭優勢。
不過,隨著技術複雜度與所需投入資源的持續攀升,只有越來越少的業者能繼續投資,推動製程微縮的進展。許炳堅指出,除了研發成本的增加外,從45/40奈米開始,製程成本與設計成本間的差異已越來越大。以20奈米製程為例,開發成本可能需要1億美元,其中光罩可能就要1,000萬美元。也因此,過去製程微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越來越難顯現,這也是18吋晶圓廠會出現的主要原因。台積電目前已投入規劃,幾年後具超級產能的18吋晶圓也將成為事實。
也因此,半導體產業已建構出一個與日俱增的成本障礙,他預估,65奈米世代時,全球約有17間公司能夠投入,但到45/40奈米世代僅剩下13間,到32/28奈米又減少到6間,到22/20奈米世代,全球大概只有3間公司能具備這樣的技術與資源。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必須透過業者間的共同合作,建置完整的生態系統,才能增加克服挑戰的成功機會。
台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高達73億美元,領先其他業者,並持續帶領先進CMOS創新技術研發。今年28奈米製程已進入量產,20奈米製程正進行測試。針對14奈米製程,也已開始投入三維電晶體結構的FinFET研發,並已擘劃出10奈米以下的技術藍圖。
許炳堅表示,從FinFET、3D IC、先進微影技術等各領域,我們必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新世代的製程微縮目標。這有賴於建立一個強韌的平台,促進從製程到設計業者間的共同合作。因此,台積電已啟動開放式創新平台(OIP)計畫,與包括EDA工具、IP供應商等協力廠商合作,持續推動摩爾定律的進展。
以多平台策略因應科技產業的新變局
針對近來科技產業的發展情勢,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表示,PC需求疲軟、新技術平台興起、以及大陸和新興市場重要性與日俱增,都是IC產業的重要議題。
他指出,亞洲成為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心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舉例來說,大陸的PC市場已於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而台灣在整個ICT產業製造中,更是扮演了關鍵性的重要角色。
2009年台灣ICT產業包括ICT製造、半導體、光電、網路、電子元件、通路商、IT服務等各領域的上市櫃公司共有735間,其營收總額為3,127億美元,到2010年更是成長到4,245億美元,年成長率為35.7%,擁有非常堅強的產業生態系統與基礎架構。
台灣除了在筆電製造擁有深厚實力外,近來蘋果iPad掀起的平板電腦旋風,從零組件到製造,台灣亦是重要的幕後功臣。黃欽勇指出,台灣廠商已掌握了88%的平板供應量,遠遠超越其他國家,而且在iPad 2的觸控螢幕、機構元件方面,多家台灣業者也都是蘋果的重要供應夥伴。
因此,在華碩、戴爾、惠普、聯想、三星、蘋果、宏碁等全球知名品牌的背後,有個像埋藏在冰山水面下龐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了從上游晶圓製造的台積電、聯電,到IC設計業者聯發科、瑞昱,零組件業者宸鴻、可成,通路商大聯大、Synnex,以及ODM製造商廣達、緯創、鴻海等,台灣科技業者根深盤錯的實力可見一斑。
然而,隨著Wintel架構瓦解,蘋果橫掃市場成為產業霸主,過去科技產業所熟悉的獲利與經營模式,已遭遇到極大挑戰。黃欽勇認為,產品的整體價值,已從專利、市場佔有率,延伸到製造與整個生態系統,形成平台業者與製造大廠間的拉鋸戰,亞洲的重要性已逐漸浮現。
黃欽勇以三星的成功為例解釋,三星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基本模式在於,他們勇於進行先期投資,因此得以享受早期進入市場的效益,再透過加速攤提,取得成本效益,持續維持領先地位。
他認為,願意承擔風險是三星成功的重要因素。有鑑於此,台灣廠商應該重新思考經營模式與策略,才能發揮既有的堅強基礎,創造新局。
黃欽勇強調,過去「Play Safe」的時代已經過去,業者不能僅期待開發一、兩個新產品,取得短期的成功,這是不夠的。必須以建構平台的策略思考,才能有長遠的發展,而不是只靠幾個開發好產品就已足夠。也因此,業者應密切與Google、微軟等平台業者合作,並發展第二核心事業,落實本土應用方案,才能有長期的發展遠景。
在論壇最後,Gilson總結說,從許炳堅博士和黃社長的談話中,更是驗證了台灣以及亞洲在未來科技產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艾萬拓就是看好此地的生態系統與合作機會,決定設置分公司與實驗室。不管是每日營運的客戶服務或新產品研發,相信都會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期許能與台灣業者共同成長。Gilson的一席話,為一整天的精采活動劃下了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