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多元平台趨勢的機遇與挑戰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台灣面對多元平台趨勢的機遇與挑戰

  • DIGITIMES企畫

DIGITIMES總經理暨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
DIGITIMES總經理暨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

在DIGITIMES跨入成立15周年之際,全球電子業最熱門的議題便是行動平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一系列週年活動中,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以「台灣面對多元平台時的挑戰」為題,從產業面、市場面與應用面,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應用與發展,帶來一些宏觀的觀察與建言….

從「平台概念」看台灣產業的必然考驗

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在開場時指出,面對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興起,蘋果iOS、谷歌Android ,以及微軟Windows競逐市場主導權,希望成為多元平台趨勢下的贏家。當他們以平台概念掌握「軟體+硬體+內容」的優勢時,台灣產業無可避免的面對了空前的考驗。

從產業面來觀察,亞洲IC零件需求占全球的比重高達七成,同時車用電子的重要性也日增,電子產業早已脫離以往以PC,或以歐美市場為主軸的時代。從市場面來觀察,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智慧手機、手持裝置的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俄羅斯、印尼、印度甚至回教世界等新興市場的成長動能,也不容小覷。

在應用面方面,科技創新終究無法取代社會創新。以單一產品去觀察產業變化,必然有其侷限性。唯有回歸消費者與客戶需求,深究每個市場形成的社會條件與應用模式,才能讓台灣產業除了大型的OEM業務之外,也能參與應用創新,掌握新的附加價值。

依產業面、市場面看多元化平台的消長

2010年之後,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真正開始全面風行,人們從過去以創造資訊為主要用途的PC,開始將電腦設備的使用時間,轉移到平板、智慧型手機。在這個典範轉移的過程中,iOS搶佔先機,市占率從2010年高不可及的83%,在競爭者加入後,逐步下移到2011年66%、2012年56%,以及2013年預估的48%,但仍具舉足輕重的地位。而Android市占率,則從2010年17%,逐年上升到2012年最高峰的40%,預估2013年之後也會受到微軟的挑戰。換言之,平台之戰「方興未艾」。

若依平板電腦的出貨量來分析,根據DIGITIMES Research剛剛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iOS平台的出貨量,在2012年為6,400萬台,2013年預估為9,000萬台。Android平台出貨量,則由2012年9,830萬台增加到2013年1億4,480萬台。微軟的Windows平台,在2012年時僅銷售260萬台,但估計到2013年時,可望增加到1,250萬台。估計2013年時,iOS可望有36.4%的市占率、Android為58.6%,Windows平台則仍僅有5%。

全球筆電的出貨量,在2010年之後,開始明顯的出現持平,甚至成長動能不足的現象。2011年出貨量雖首度突破2億台,但僅微幅成長3.5%,達到2億517萬台,這其中還不少是靠Netbook小筆電出貨暴增的貢獻所致。

在2012年中,不少人選擇平板、智慧型手機,而將筆電的採購時間延後,讓全球筆電的出貨量,回落到1億9,596萬台,成長率甚至衰退了4.5%。為了力挽狂瀾,預期微軟、英特爾都將啟動新的平台概念,以捍衛市場版圖,但2013年的筆電出貨量,恐怕只能持平,而難以再度突破2億台的門檻。

中國成為智慧型手機第一大市場 新興市場成長強勁

長期關注全球新興市場的黃欽勇進一步指出,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在2012年11月提出的研究報告,2011年第三季美國智慧手機出貨量2,330萬支,中國為2,390萬支,但到2012年第三季時,美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維持2,670萬支,但中國則暴增至3,850萬支,顯然中國大陸市場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當然,DIGITIMES研究中心也針對大陸市場做過深度的研究與調查。根據調查,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中,2012年國外品牌銷售量為7,340萬支,2013年估計為1億1,470萬支;大陸本土品牌則從2012年的1億1,550萬支,增加到2013年的2億1,430萬支。若換算成市占率,國外品牌市占率從2012年38.9%降為34.9%,大陸品牌從61.1%增加到65.1%。整個趨勢而言,大陸本土品牌銷售量穩定成長,而本土品牌依靠國內市場的支撐,在外銷市場上也頗有斬獲。

黃欽勇認為2013年全球新興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中國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預料從2012年的1.75億支,增加到2013年的2.5億支,印度則從2012年的1,500萬支,增加到2013年的3,000萬支。此外,俄羅斯可望從2012年的1,300萬支,增加到2,000萬支,2.4億人口的印尼,市場滲透率則是從30%,增加到40%上下。

至於拉丁美洲部份,2013年可望有超過5,000萬支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另一個被忽略的龐大市場則是回教地區。當新任天主教教宗方濟上任,各大媒體報導這位全球12億天主教徒的宗教領袖時,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全球回教人口已經來到15.7億人了,顯然這是個更具想像空間的新市場。

至於非洲市場的商機部份,台灣媒體經常忽視非洲市場的重要性,不知中國大陸對非洲的總投資金額超過了160億美元,馬來西亞、韓國等新興國家,對非洲市場的經營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近年積極從事文創產業,年拍超過2,000部的電影。南非則是推動一個新經濟計畫,希望創造500萬個工作機會。而烏干達則力圖成為東非資通訊產業中心,坦尚尼亞則調低資通訊產品加值稅,期望在2016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到70%。這些零散的資訊,其實已經足以勾畫出新非洲的具體輪廓了。

全球半導體市場板塊 亞太地區獨占鰲頭

從供給面觀察的話,黃欽勇依據WSTS做出的全球半導體市場調查資料指出,201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可望達到3,030億美元。其中美國547億美元佔18.1%,歐洲337億美元占11.1%,日本434億美元占14.3%,亞太地區1,712億美元占了56.5%。合計日本與亞太市場的需求,竟然高達全球比重的70.8%。但顯然美國重量級的半導體大廠,對於市場需求的認知,仍存在「重歐美,輕亞太」的現象。發佈新的產業標準、大型活動等,仍以歐美地區為主,產業的「話語權」,依然留在歐美地區。

另外由於智慧型汽車(Smart Car)的導入,汽車使用的電子零件比重日增。依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2005年汽車工業產值中,僅19%為電子零件;到了2012年,電子零件比重已提高到40%,預估到2020年,電子零件產值比重跟機械零件比重皆為50%。

黃欽勇在演講中特別強調「中堅企業」的重要性。所謂「中堅企業」應定義為具適當規模、掌握基礎技術,且在特定領域具有技術獨特性與高度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如果分析各國「中堅企業」占企業總數的比重,一份從韓國貿協(KOTRA) 在2013年初的調查資料指出,瑞典的中堅企業,占企業總數的比重為13.2%,德國為11.8%,中國4.4%,日本3.7%,台灣占2.2%,瑞士為2%,荷蘭1.2%,英國0.7%,義大利0.5%,法國與美國分別占0.2%,而韓國僅有0.04%。這也表示韓國高度仰賴大型企業的產業結構,基礎型的中堅企業,成了韓國產業結構中,最為脆弱的一段。

台灣面對多元平台時的挑戰

黃欽勇最後強調,面對多元平台時,我們購買的第一台電腦裝置,不再一定是PC了。許多網路新興世代的使用者,已經選用平板或智慧手機做為第一台電腦裝置。接下來,當多螢應用走向雲端時,台灣必須思考該何去何從?

我們將很難用單一產品的構面,觀察產業的變化。當變形平板持續熱銷之際,會有更多廠商推出跨界整合功能的產品,也將形成更多的市場產品區隔。台灣產業如何建構相互支援體系,避免產業鏈被零碎切割,將是未來台灣捍衛產業優勢時,在戰略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從PC被定位為「Price below Cost(跌破成本價)」,我們知道這是價格劇烈競爭的時代,但當Amazon以服務、軟體補貼硬體銷售的模式出現之後,微軟、Google等世界級的公司,也僅會留給台灣超低毛利的市場,我們更必須檢討「成本導向」的習性,鼓勵產業經營模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