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成長緩 穿戴與物聯成2014行動產業新勢力
從蘋果2007推出iPhone以來,產業很明確的朝Mobile Internet趨勢與應用方向前進,Tablet出貨量已超越NB,但成長動能已漸趨緩;智慧手機與新興的穿戴式裝置仍是市場焦點所在;而平台業者基於營運策略與營收模式下,決定了其在網際網路行動化、物聯網化的浪潮中,能否持續發揮產業影響力的重要關鍵...
DIGITIMES研究中心主任兼資深分析師簡佩萍,指出這幾年行動聯網(Mobile Internet)裝置與產業發展,可以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這一波智慧手機對傳統手機及PC/NB的競爭;到2010年iPad推出後,掀起的第二波平板跟筆電之間的競爭。從3G到4G LTE行動通訊到中國白牌平板、手機崛起,整個產業的變動更加劇烈。
DIGITIMES Research估計,2013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達2.34億台,超越NB市場並佔行動裝置兩成。而12.4億支Smartphone出貨量,其主流地位明確。至於筆電將面臨來自英特爾平板?筆電二合一裝置、12吋大螢幕平板等競爭。而未來手機成為行動運算中心,平板、筆電、鍵盤淪為手機週邊的趨勢變成可能,但智慧手機將面對大螢幕Phablet平板手機,華碩Fonepad、大陸白牌等具通話功能的電話平板的競爭。
從全球前20大行動裝置品牌商來看,在三星、蘋果、聯想、Sony等大廠之外,陸商品牌佔了9位,華為(Huawei)已搶佔第6,台商僅華碩、宏達電與宏碁,分別佔第11、14與15名;同時台廠無論NB、Tablet或Smartphone佔有率都節節敗退,僅能力守NB領域,但在變形平板與平板大尺寸的風潮下,對台商的經營壓力就更大。
平板?NB趨緩 手機獨強但大陸白牌勢盛
簡佩萍指出,NB+Tablet季出貨量從Q1/2012的7,364萬到Q4/2013的9,764萬台,平板年增率僅12.1%。成長出現趨緩;而NB所佔比重從40?66%呈現逐季下滑之勢,同時從2013年下半開始,各主要業者的NB出貨成長均仰賴低價機種。
她另點出Detachable 2-in-1變形平板觀察的兩個門檻:2014年破500萬台,及2015年要進一步跨越1,000萬台,關鍵在於價格與外觀尺寸(是否推12吋以上機種),以及雙A以外的品牌廠商是否積極投入而定。
依2012?2014年全球品牌平板電腦出貨預測,第1名蘋果與第2名三星成績一減一增,第3名聯想與第5名華碩出貨量均破1,000萬台;第6名亞馬遜、第7名宏碁持平,第4名Google、第8名微軟與第9名惠普則呈現衰退,2014年Tablet市場將朝前3大硬體品牌集中。
英特爾(Intel)積極以研發、行銷補貼、處理器降價等方式,預估2014年採Intel Atom Z處理器的平板出貨達2,908萬台。採Windows 8/RT的平板年出貨下修為350萬台;唯考慮微軟取消Windows 8/RT授權金,可拆卸式機種及7吋低價機種興起,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14年其他品牌Windows平板年出貨將達990萬台。
智慧手機部分,除了聯想已位居第3之外,第6的華為有機會拼到前5名;大陸業者海內外出貨量,從2010年2,300萬支增加至2014年4.051億支。小米科技(MI)以線上銷售的特有行銷模式,躍升為大陸本土第一品牌,也促使華碩、華為、酷派、中興等紛紛創立次品牌以主攻線上通路,但受限於實體經銷通路的因素而成效不彰。
第三波Mobile Internet變動 由穿戴式與IoT領軍
簡佩萍指出,2014穿戴式產業將與IoT物聯網裝置一同引領第三波Mobile Internet的市場版圖重整。穿戴式裝置是個人的網際網路(Internet of YOU),產業價值在於服務,像無縫銜接、自我追蹤、環境融合、個人數據分析與預測。
穿戴式產業成功關鍵在於:1. 商業模式:像是服務設計、讓消費者對服務買單,以及服務與硬體補貼機制。2. 建立個人連結:從裝置功能與外型、品牌價值與形象,到行銷與通路設計。她認為Google Glass與Wear等穿戴裝置,蘋果預計2014年推出的iWatch,以及其它垂直整合應用,有助於整個穿戴式產業跨越鴻溝。
美系行動平台業者布局觀察
簡佩萍指出,若分析微軟、Google與亞馬遜三大行動平台,微軟核心事業為軟體授權、Google營收來源偏重廣告,亞馬遜偏重於線上零售(Retail)及數位內容(Content)。
在營運策略上,亞馬遜(Amazon)=Google+Apple+WalMart,推去Google化、與其線上購物高度關聯的自家Android平台(Amazone.com)與相關裝置(如Smart TV、Smartphone)等,同時也支援他廠掌控的行動裝置平台,以自家應用或數位內容市集廣撒各平台。
Google策略則是將不能獨霸的環節給予廉價化,隨時彈性調整自有品牌裝置策略,開放硬體品牌參與程度,為壓低售價衝銷量而補貼硬體或通路業者的力道。目前Google在手機、平板的佔有率偏高,在筆電、穿戴式裝置、家庭自動化控制與機器人部分仍偏低。
微軟在購併Nokia手機事業後,以Devices and Studios為核心事業,其他三大工程部門作為支援及後盾。由於Nokia仍推出採Android OS的Nokia X系列手機,搜尋引擎Bing、Here地圖服務仍授權給其他Android裝置業者,以及Office Mobile行動版Office授權給蘋果iPhone等iOS平台,使微軟行動裝置與服務布局呈現矛盾、相互衝突的現象。
簡佩萍最後總結,服務與轉型行動裝置為微軟新策略發展重心,而Google、亞馬遜仍以網路廣告、線上零售為主;硬體營收比重、自有品牌出貨仍以微軟最高,亞馬遜其次,Google最低;Google在穿戴式裝置居於領先,亞馬遜則暫守智慧型手機為主,而微軟行動平台落後與佔有率偏低,將影響其在穿戴式裝置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