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貼合將成高階觸控面板主流 良率是最大關鍵
觸控面板產業近兩年來,已朝更輕更薄、成本需求等趨勢來發展。業者不僅提供各種嵌入式觸控方案、導入新的ITO替代性材料,也開始以全貼合方式來生產觸控面板。其中,又以貼合技術的優劣影響最顯著,不僅影響生產良率,也會影響手機?平板的畫面表現…
為讓觸控面板更輕更薄,觸控面板業者不僅在顯示面板與玻璃保護層間下功夫,提供各種疊層方式與技術,讓手機、平板製造商使用,如各式嵌入式觸控方案(如On-cell、In-cell等)、導入新的ITO-replacement(替代性)材料,更在貼合技術上也力求突破。
以貼合技術來看,業界常用的方法有「口字膠貼合」與「全平面貼合」兩種。口字膠貼合(又稱「框貼」、edge lamination、air bonding、air gap等),就是透過雙面膠,將觸控感應面板(Touch Sensor Panel;TSP)與保護玻璃層(Cover Lens)的四邊貼牢,好處是作業容易、成本較低、技術門檻低,缺點則因為只貼四邊,中間會產生空氣層(air gap),經由光線折射之後會產生疊影,畫面呈現效果稍差,較難引起手機?平板製造商的興趣。
而全平面貼合(又稱「面貼」、full lamination、direct bonding、optical bonding、non-air gap),就是利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固態透明光學膠)或OCR(Optically Clear Resin,液態透明光學膠),來進行觸控面板與玻璃保護層的完全貼合。由於兩層板中完全密合,沒有任何縫隙與空氣層,因此能讓顯示面板的背光比較順利穿透玻璃表面,不會有光折射所產生的疊影情況,呈現出高輝度的高品質,同時還可以縮減整體厚度。
另外還有許多好處,像是螢幕不會進灰塵,觸控模組也因與面板緊密結合讓強度有所提升,同時能有效降低顯示面板產生之雜訊對觸控訊號所造成的干擾。全平面貼合挾以上種種優勢,成為近兩年來主流與高階手機?平板產品的最佳貼合解決方案。
全貼合技術剖析 良率是最大關鍵
雖說全貼合技術具備較佳的顯示效果,但其塗布材料與加工成本也相對較高。跟口字膠貼合整體成本相比,兩者大約有15%~20%左右的價差。
在良率方面,全貼合技術顯然沒有口字膠貼合高,且貼合面積越大,良率越低。加上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螢幕越來越大,對觸控模組業者來說,必須採購高精密度的貼合設備,才有效增加良率、提升毛利。因為在貼合的過程中,只要發生貼合瑕疵、OCR膠滲入面板或發生紫外線固化(UV Curing)不均等狀況,就會導致無法重工(rework),讓整塊面板報廢掉。
在貼合材料部份,目前主要有OCR和OCA兩種膠,皆有業者採用。而決定生產良率的因素,在於各業者的貼合技術,以及其購入之貼合機的效能,必須做到膠性穩定、貼合精準度高、勻稱且無氣泡等要素,將觸控面板和保護玻璃無縫貼緊,才能算是良品。
在實際案例中,5吋以下採用OCA的實績多,且貼合機普及,良率高、膠材又便宜,故許多智慧手機已採全貼合技術。至於5~12吋則是小尺寸廠商沿用5吋的成功案例來生產,良率普通。而10~22吋中,比較適合用OCR來貼合,例如Sony的Bravia大尺寸電視,便是採用OCR來做全貼合,因為其膠材的特性與流動性,能夠填充曲面、段差的要求。不過,OCA因為有鐵框間隙,故沒有滲膠的疑慮,且可透光區無限制。
在OCA或OCR全貼合製程步驟部份,OCA首先以軟對硬貼合機,將OCA貼附於玻璃層,接著開始抽真空,以預防氣泡產生,接著運到硬對硬貼合機,將上玻璃層貼附於下玻璃層,然後進入加壓脫泡機來去除氣泡即可,步驟簡單。而OCR較複雜些,在全貼合設備中,先塗膠(將OCR水膠以魚骨圖案的方式塗布在玻璃層),然後翻轉壓合(上玻璃層翻過來,對位後壓合),接著進行展膠(將OCR均勻延展到全平面),再來就是UV預固化(紫外線光源預固化上下玻璃層),最後進入UV機進行最後一道程序,以紫外線光源將膠材全面性固化。
包括廣運(Kenmec)、永美(Promell)與朔海(So-high)等貼合設備供應商,都有針對新一代OGS與In-cell技術強化的自動化機台,提供吐膠、貼合、雷射、對位等超高精密度的全貼合工序,讓貼合廠或觸控面板業者能夠生產出高良率的全貼合面板。由於機器的效能顯著,促進近兩年的全貼合面板良率提升,再加上一線行動裝置品牌的導入使用,帶動OGS與In-cell的市場需求急速上升,使GG和GF2等技術在高階終端裝置的市占率將會
滲透率逐漸增加 全貼合將成主流
全貼合雖然成本較高,但其光學表現是口字貼無法比擬的,加上5吋以下全貼合良率高、技術純熟,因此許多手機大廠的主流與高階手機甚至平板產品,都開始採用全貼合面板,成為當今主流解決方案。
在平板產品中,目前蘋果的iPad家族皆未採用全貼合的設計,但有趣的是,其iMac電腦卻採用全貼合(該螢幕沒觸控功能,只將顯示面板和玻璃保護層做全貼合),iPhone 4s也採用單玻璃全貼合的技術;反觀許多非蘋陣營的高階平板電腦,紛紛採用全貼合的趨勢下,做出比iPad厚度更薄的產品,例如於2013年FNF(五元素?遠瀚科技)推出的ifive x3平板,便是採全貼合(10.1吋、548克、6.9mm厚)架構。
由於iPad Air僅採用口字貼合(9.7吋、469克,7.5mm厚),在螢幕大小、重量、厚度等都輸給了甫於2014年7月上市的三星Galaxy Tab S 10.5 LTE(採全貼合,10.5吋、467克、6.6mm厚)。因此,2014年蘋果有機會在新版iPad中採用全貼合技術,以改善光學效果,讓厚度可以再更薄一些,以搶回市占率。
至於非蘋陣營的Windows觸控平板?電腦部份,自2013年起就紛紛採OGS的架構,至於口字貼或全貼合的作法都有,視產品的定位來決定。不過,由於尺寸越大(>14吋)的OGS口字貼產品,在手指按壓螢幕時,其玻璃保護外層會向下微曲並貼近到顯示螢幕上,造成吸附現象,甚至出現類似電阻式觸控螢幕常見的牛頓環(Newton Ring,同心環繞的彩色光環)現象,則大大影響了螢幕的光學品質與畫面呈現的效果。
全貼合面板的維修費用也高昂
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面對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平板、觸控筆電等產品,紛紛採用「全貼合」螢幕,能擁有較高的光穿透率、在強光下也有絕佳的可視度與對比度、具備抗磨耐損、防灰塵(甚至有些機種有防水設計),且機身更薄、觸控反應更即時…等訴求,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然而全貼合面板強度比較薄弱,特別是手機的全貼合面板,是直接鑲在手機外面,不像筆電面板周遭還有A蓋硬殼保護,當使用全貼合面板的行動裝置不小心手滑摔到地面上,尤其是螢幕直接碰撞到地面時,整片螢幕摔破的機率很大,維修時必須將整片觸控面板+外層玻璃送回手機原廠更換,所費不貲。
而坊間幾乎找不到所謂「副廠」的面板零件來做更換服務,頂多就是拿原廠的零件來幫消費者更換,價差也很有限。因為副廠無法獲取原廠的相關線路設計圖、調校韌體機器,或具備投資光罩切割玻璃的雄厚財力。
例如HTC One(M8),就是採全貼合設計,若摔破的話,據悉原廠更換費用就高達新台幣4,500元以上。相較於採用口字貼設計的HTC One X,原廠更換費用大約只要2,500元,價差頗大。因此,消費者若選購採用全貼合設計的手機,建議一定要搭配較耐摔、耐震的保護殼來使用,以增強保護性。
- 整合觸控、語音、手勢偵測 全面感知輸入於無形
- 艾羅德克於自動化工業展展出最新產品
- in-cell/out-cell生產技術積極強化 產品薄化與觸控感測均獲得改善
- Touch Taiwan 2014 智慧生活成華映主軸
- 工研院發表One step量產型 卷對卷金屬網格
- 南科攜手5家廠商設主題館
- 汽車智慧化風潮興起 面板大廠搶進車用面板領域
- 4K廣色域加曲面 友達切入公共、桌上型顯示器領域
- 鴻海旗下觸控廠展出雲端多屏觸控情境吸睛
- FPD產業盛事Finetech Japan 2015熱烈招商中
- 歡迎加入易格斯電纜保固俱樂部會員
- 多元觸控應用市場大 晶片業者各擁主力產品
- 良率持續提升、價格更具優勢 On-Cell觸控方案持續抬頭
- 2014觸控面板趨勢 電容式多點觸控獨領風騷
- Touch Taiwan 2014開展 面板雙虎拱4K UHD TV面板成主軸
- 穿戴式裝置夯 工研院觸控展品搭熱潮
- 電子紙開先河 OLED搭塑材曲面觸控大進化
- 全貼合將成高階觸控面板主流 良率是最大關鍵
- 漢高新型可印刷透明導電油墨 有效提升觸控螢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