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節能成效高低 全球永續發展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microsite
ST Microsite

建築節能成效高低 全球永續發展關鍵

今時今日,BEMS已成為滿足綠建築能耗管理需求的必備關鍵元素。(Concept Energy Solutions)
今時今日,BEMS已成為滿足綠建築能耗管理需求的必備關鍵元素。(Concept Energy Solutions)

為減緩地球暖化所衍生的溫室效應、以促進人類與萬物共生之永續發展,如何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致使能源對環保局破壞的影響降至最低,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至為關注的重大課題。

綜觀台灣地區所耗用之能源,約莫98%倚賴進口,比例之高不言可喻,使得能源供給高度受制於海外,再加上近年來肇因於人民環保意識抬頭,又讓各項能源開發、電力建設橫生阻礙,在此「內憂外患」箝制下,可以肯定,節約能源已成為每個人無可迴避的重任。

只不過,節約能源說來簡單,但意欲付諸實踐,仍然是一項不甚輕鬆的命題,主要癥結在於,現今多數人對於生活品質之要求,已然達到一定水平,要想靠著大降生活品質來成就節能,如何透過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之原則,在其間找到最佳平衡,實有莫大挑戰性。

在此前提下,當務之急的課題,便是緊扣住足以發揮最大節能效率的刀口,從而將先進的資通訊技術,乃至於節能減碳政策,集中火力灌注於這道刀口上,確保人人無需犧牲過多生活品質,便能有效落實節約能源。

至於刀口為何?顯而易見的,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統計結果,已確知其消耗的能源、釋放之溫室氣體,皆佔全球總能耗介於4分之1到3分之1的建築物(主要源自服務業部門、住宅部門),理當就是一大重點。

影響所及,現今已有愈來愈多個國家的政府,為貫徹節能減碳及永續環保,紛紛將建築節能列為要務,期盼透過綠建築或節能減碳相關規章制度的推動,以實現減少能耗、降低碳排之終極目標。

借助設備節能、綠建材  抑制建築能耗

專家認為,建築節能之推動策略,應藉由設備節能、建築能源證書制度,乃至於綠建材等面向三管齊下。在設備節能部份,宜從供應端、使用端雙路並進,一方面針對使用率偏高的辦公室設備、家電設備,抑或商業部門使用率較高的耗能設備,訂定效率基準值並強化管理,輔以參酌參考日本Top Runner制度,一併依據技術發展藍圖,擬定未來必須達成之效率目標,其間搭配定時檢討修正,直接對供應端施以管制,且不妨參考多個國家採行的加速折舊措施,由政府帶頭祭出適宜的財政激勵方案。

另一方面,則應援引適當法規與補貼方案,加強管理能源用戶的能源使用效率,並促使低效率設備得以汰換,譬如空調主機、通風設備、鍋爐、熱水供應設備、照明系統、馬達設備及電梯,種種大型耗能設備,其運轉效率往往攸關能源消耗總量至鉅,尤應列入實施納管的主要標的。

有關建築能源證書制度部分,可參酌歐洲EPBD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規定,要求所有不動產在買賣或租賃時,皆應檢附能源證書作為交易要件。但意欲實踐此一目標,可採行的手段甚多,包括推動綠建築空調、照明、建築外殼與實際運轉效能的評估辦法及分級能耗基準。

建立建築能源簽證制度,促使建築師、電機技師或空調技師接受教育訓練並考取相關證照,以培養可進行建築物能源簽證之人才;建立建築能源之計算與查驗機制,但必須兼顧建築設計階段的能耗計算,以及建築完工後設備平衡與能源效能驗證;參酌德國案例研擬財政補助政策,藉此激勵民眾參與意願。

至於綠建材部分,可援引2014年7月上路的綠建材標章制度,率先針對「健康」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兩類進行審查與標章核發,技術部分則以綠建材「通則」以及「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4類綠建材評定基準,全面開放受理申請,陸續推行多項鼓勵綠建材標章申請的措施與多方進行綠建材觀念之推廣宣導。

持平而論,台灣推動綠建築、智慧建築迄今,已有相當時日,且由於綠建築納入法規並給予規範之期較早,所以在推動成效方面,較智慧建築相對來得成熟完備。

展望今後,理當設法促進智慧綠建築之更加快速推動,為達此目標,針對已然推行之政策,包括既有建築物智慧化、綠建築取得銀級以上獲得容積獎勵、綠建築改善提供補助或其他等相關配套措施,都應持續推展,但單憑這些既有方案,似乎尚不足以有效帶動建築節能發展,亟需研擬其餘補強措施,例如提供建築物低率融資、降低保險費率,或者誘使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整合創造智慧建材,顯然都是可行之計。

大中小建築物  皆可憑BEMS創造節能成效

環顧綠建築能耗管理此一重大議題,毫無疑問,如何善用資通訊科技,絕對是箇中關鍵所在,也就是說,資通訊技術將是賦予建築物「智慧」、懂得如何妥善控制能耗的必備元素;正因為如1,只要談到建築節能議題,顯然無法對「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BEMS)略而不提,而BEMS也被普遍視為是驅動綠建築能耗管理的軸心。

依據由經濟部能源局指導、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編製而成的「建築節能應用技術手冊」,所謂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的定義,即是將各項耗能設備,運用監控介面及網路化之自動控制裝置,檢測系統與設備的能源耗用情況,接著透過邏輯化運作方式及節能管控手段,促使節能成效之達成。

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具有諸多特色。其一,BEMS係為可允許網際網路相互交通的開放式架構,與傳統專屬而獨立的BAS系統(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有所不同;其二,BEMS可自遠端搖控並執行系統診斷,俾使用戶可下載與評估相關改善策略,而值得一提的,其診斷途徑並非取決於早期的離線狀態,而可容許用戶與服務供應商進行線上諮詢,故而不論在即時性或有效性方面,都可望達到前所未見的成熟實用水平。

再者,伴隨BEMS的導入,建築物內部的空調、照明或電梯…等等機電設備,皆需配合走向智慧化,一來必須預留可傳輸內部運轉狀況數據的埠口,或經由USB與外界互通訊息,二來其所採用的程式語言,也必須改為國際間通用的ISO或BACnet等編譯方式。

此外,隨著建築物的耗能狀況可於遠端遙測,而其所累積的長期耗能資料,亦拜大量數位化、可藉由網路快速傳輸之所賜,故而能夠輕易繁衍出可被統計、甚或預測之實用數據,對於建築物業主可望產生重大助益,藉此獲致關於系統運轉現況、運轉電費,以及可改善策略等諸多有用資訊。

當然,難免有不少業主關心,BEMS是否僅適用於大規模建築物?倘若所欲管理之標的規模較小,是否就不適合部署BEMS?這般疑問固然聽來合理,但未必需要有此顧慮,此乃由於,現今無論大中小規模的建築物,都已有相對應的BEMS。

以小規模建築物而論,僅需一套中央監控裝置、日報列印(LPR)系統,搭配運用遠端監控器(RU)、數位控制裝置(DDC)及其他通訊介面(I/F),便可分別自照明、衛生、空調…等設備擷取運轉資訊,據以形成適用此類場域所用的BEMS。

進入中型規模建築物,由於管理情境相對複雜,僅靠小規模建築物採用之簡單監控系統,明顯不符所需,故可用個人電腦建立中央監控機制,再多裝設一套訊息列印機(MPR),便可與LPR、RU、DDC、I/F形成良好的系統整合效果,並預留日後擴張管理機能的空間。

至於諸如高樓層大樓等大型規模建築物,由於管控範圍相對複雜遼闊,所以必須動用多台主電腦進行管理,並有必要搭配組織化、雙迴路化的高可用設計,在此架構下,各子系統(都具備網路介面裝置)皆以並聯模式接受中央端控管,而位居中樞的管理者端,則可透過警報與圖像顯示系統掌握所有即時動態,以利及時排除各種異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