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DCIM 讓IT營運走向可視化與可控化 智慧應用 影音
新思
ST Microsite

藉助DCIM 讓IT營運走向可視化與可控化

  • DIGITIMES企劃

透過DCIM,企業機房管理者可快速洞察IT基礎設施維運、資產管理、水電空調管理、能源管理、環境控制、安全監控、門禁管制、空間配置等眾多關鍵資訊。來源:Tibbo
透過DCIM,企業機房管理者可快速洞察IT基礎設施維運、資產管理、水電空調管理、能源管理、環境控制、安全監控、門禁管制、空間配置等眾多關鍵資訊。來源:Tibbo

近年來,當各方探討機房管理議題,勢必會提及「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DCIM)」,姑且不論該方案的陳義多麼高,長遠效益多麼大,其可讓企業機房管理者眼見為憑,挖掘機房的現況與問題,單單這點即已充滿價值...

時序進入2015年,若干長期參與企業機構機房建置專案的業者,無不感到陣陣涼意,只因為今年生意著實不如以往,尤其下半年能見度愈顯不明;但在市場熱度看似下滑之際,業者認為有兩個題材,仍是用戶所關心的,其一是節能減碳,其二就是DCIM。

如果把節能、DCIM兩件事兜在一起來看,其實就不難凸顯DCIM的存在價值。業者指出,談節能,不能僅由供應端單方向說得天花亂墜,幫客戶描繪遠大的改善效益,還得讓客戶眼見為憑,從電源需量控制與能耗資訊,乃至即時PUE分析結果、電價分析結果,扎扎實實地看到具體的改善成效,甚至讓機房管理者可據此轉化為工作績效,並向上級予以彙報,一切才算數。

正因如此,DCIM在現今略顯低迷的機房建置商機中,熱力依然不減,甚至據某系統整合業者透露,就連一些規模很小的機房,都在談論DCIM導入。

DCIM市場持續增溫  引來各路英雄逐鹿商機

然而仔細觀察DCIM,探究其發展脈絡,不難看出它真是一個讓人捉摸不定的東西。

先從DCIM的供應來源來看,幾個比較具有市場能見度的品牌,不少來自於赫赫有名的機房基礎設備供應商,而且來自海外,他們有的做電力、有的做空調、有的甚至做被動元件,不管其出身背景為何,強項為何,通通齊聚DCIM戰場,而且個個都有能力為自家的DCIM產品,描繪出漂亮的故事內容。

系統整合商認為,講白了,只賣機房設備,業務拓展難度愈來愈高,毛利空間也愈來愈薄,反觀軟體(意指DCIM)才稱得上有利可圖。因為賣軟體不僅可以賺授權金,而且一旦售出,用戶後續還得逐年付出更新維護費,果真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各路人馬只要與資料中心沾上邊,多已跨足DCIM商機,道理便在於此。

只不過,在這些發展結構推演下,用戶仍有一些事情需要深思。DCIM軟體市場百家爭鳴,供應來源有前述提到的國際大廠,也有在機房設備領域頗具競爭力的本土業者,更有一些在地的系統整合業者或獨立軟體開發商。

DCIM終極目標  建造智能化無人機房

若用戶傾向信賴並採納國際大廠方案,首先必須評估,不管採用A品牌也好、E品牌也罷,是否僅適合拿他們家的DCIM軟體,去統合納管他們家的設備?如果真是如此,日後會不會有被特定原廠綁定的疑慮?雖說機房設備但求穩定運作,縱有原廠綁定,也未必全是壞事,但仍有必要在導入之前予以釐清確認。

其次,若仔細探究國外發展DCIM的初衷,可不是只有藉助視覺化介面,讓一些空間佈置、機電、空調、消防、門禁、安全監控、IT基礎架構…等一干相關動態資訊,變得清晰可見而已;其終極目標,仍擺在協助用戶建造一座可容許無人就近看管的智能化機房,因此強調DCIM十分聰明且有能力,能夠自動調適機房的環境,讓裡頭所有IT設備都能恆常運作。在此情境下,機房裡頭不管什麼系統、任何元件,都需要配合支援DCIM執行這般的智慧調試與控制,所有美好的願景,才有望付諸實現。

持平而論,所謂無人機房,從來就不是台灣非常熱衷的命題,針對此議題的投資力度極為有限,因此可以肯定,絕大多數機房裡頭的系統或元件,肯定都不具備前述功能。如此一來,引進這些身懷十八般武藝的DCIM軟體,卻把它擺到一個只能施展不到五成功力的場域,投資效益為何?一些國外業者Demo出神入化的自動化、智能化場景,是否因為系統不對、元件不合,根本無緣在自家機房環境內上演?這些問題,也有待企業審慎評量。

撇開無人機房  DCIM對用戶仍具導入價值

儘管有前述這些疑慮,但業者認為,DCIM仍是一個值得導入的標的,畢竟它對於機房管理者而言,是一個絕佳的使用者介面。緣於此故,不僅業界重視DCIM、用戶重視DCIM,就連身繫推廣科技教育使命的資策會,也將DCIM列為當下重要題材,並已開辦「DCIM規劃與評估實務班」。

從資策會針對上述課程所揭露的招生文宣,內含一些確實值得用戶端機房管理者留意的素材。比方說,其指出由於虛擬化、雲端運算、Big Data、移動技術及基礎設施整合等各種新技術的發展,資料中心市場需求產生大幅度轉變與演進,這些快速的技術變化導致IT基礎設施建設的複雜性,不但暴露出IT基礎設施效率低下的問題,也造成當前監控IT營運的工具不足以處理這種不斷增長複雜性的窘境;因此企業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注重在DCIM解決方案方面的投資,藉以應對不斷增長的複雜性,進而改善運營效率、提升系統的靈活性。

此外,根據Gartner統計資料顯示,DCIM市場將在2016年增長至1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9%。更重要的,DCIM投資不僅因節省能源成本所驅動,而且愈來愈被容量規劃與預測分析的需求所推動;下一代資料中心將依賴於全面性管理系統,需具有智能性和洞察力,以及基於策略的控制框架、自動化與預測分析,而未來此類資料中心將主動的支持虛擬化、雲端和構造計算範例,並且將隨著DCIM成熟度曲線,從基本狀態演進到自動化狀態。

在此前提下,無論是否需要就教於資策會,都可以肯定,機房管理人員必須學習如何運用DCIM來處理當前資料中心所面臨的難題與挑戰,實有必要借鏡他人實際導入案例,提前知悉DCIM建置時可能遭遇的問題與狀況,以利增進DCIM規劃及管理能力,並預先擬妥解決之道。

藉助DCIM整合系統  全面優化機房管理

另一方面,DCIM帶有一個相當正面的使命,即是原本存在於傳統IT與設施人員之間的鴻溝,得以被消弭殆盡。此乃由於,透過DCIM,機房管理人員就得以實現資訊設備與基礎設施之間的協同運作,當事件發生,所有設備與設施都能連動響應;更重要的,管理者也可藉由不同設備與設施資料的彙總,做到跨設備事件分析,洞悉許多不良現象的前因後果,從而制定改善策略,避免日後再次發生,致使資訊機房運作效率更趨於良善。

業者進一步補充,藉助DCIM整合管理系統,用戶便可奠基在一致性的使用介面、資料格式、告警機制、權限管理之前提,有效監視與控制所有基礎設施,無需猶如過去,頻頻召集不同專業人士、或穿梭不同管理介面,即能輕鬆綜覽全局,進而根據這些訊息或資料加以分析、產生智慧決策,終至游刃有餘地提高資訊設備可用度,實現全面優化機房管理的長遠目標。

此外,透過DCIM不但可促使基礎設施與IT設備緊密整合,亦能與虛擬機器的管理系統緊密互動,達到最佳化移轉效果。譬如當某項承載關鍵應用服務的虛擬機器,其所處在的機櫃出現供電異常,這時候便可藉由DCIM與虛擬化管理系統的連動反應,自動將該虛擬機器遷移到供電正常的其他機櫃,確保關鍵應用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