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智慧化 連網成充電樁必備要求
隨著電動車(EV)滲透率逐漸提升,充電樁也隨之大量設置,在智慧移動的時代,不僅車輛本身要連網應用,連網可控也成為充電樁的基本功能要求。
在各國陸續成立車聯網認驗證組織,推動車聯網管理發展與市場通用性的同時,各國也推出智慧充電的相關立法與補助措施,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國,都將充電樁智慧可控功能視為充電樁的補助要件之一。
工研院產科所能源研究組經理黃雅琪表示,歐盟先前出台歐盟建築能效指令(EPBD),呼籲會員國應確保建築物為智慧充電做好準備,如此則可使用更少的發電容量與基礎設施,打造更便宜、更高效的電網。
在充電樁智慧連網可提升能源效率的實證上,目前美國加州有研究顯示,藉由導入充電管理系統,可平滑鴨子曲線(Duck Curve),指的是可平衡使用的再生能源發電中,一天實際負載與淨負載之間的落差。
黃雅琪舉例,美國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PG&E)與BMW車廠合作,利用BMW系統平台使電動車充取再生能源。
在PG&E與BMW的合作案例中,BMW系統平台將記錄各用戶的充電行為、預計用車時間,以及用戶區域公用事業電網的最佳用電時間,以獲取車主的行為與電力資訊;接著用戶將電動車連接充電,系統會自動排程充電。
同時該合作案例也透過費率誘因,延遲車主的充電時間,該方案中用戶將同意每天最多延遲一小時的充電,以更好地充電匹配可用的再生能源,來換取較低的充電費率。
黃雅琪指出,該方案成效平均減少32%的溫室氣體排放,且使每年每輛電動車額外接受1,200kWh的再生能源。
先前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也曾表示,台灣應建構友善的電動車充電環境,如果透過需量反應等措施,鼓勵車主避開尖峰時段充電,將多餘電力反饋給電網,不僅可獲得電費折扣,也可以協助政府緩解尖峰時段負載。
各國陸續推出智慧充電連網的補助辦法,充電樁連網已成智慧移動趨勢下必不可少的配備之一,從車子移動載具到充電樁設置,電動車產業不只是車子、充電樁等硬體主導的市場,而是進化為結合通訊的智慧聯網設備與技術的產業鏈。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