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國際產學合作面向 搶攻全球醫療器材商機
為協助台灣產業搶攻全球醫療商機,在教育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下,2023年8月18日長庚大學特別攜手臺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明志科技大學、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臺灣國際產學中心科研產業化平台等,共同舉辦「智慧醫材與創新材料技術」發表會。
本場活動除有嘉碩生醫董事長黃鈺同與長庚大學教授王永樑進行產學合作對談,亦邀請國科會科研產業化平台聯盟學校老師和與會人員分享創新生醫及醫材技術,探討醫材產品在設計開發過程中結合智慧科技應用,全力提升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競爭力。
長庚大學技術合作處技合長陳敬勳指出,智慧醫材、創新材料看似兩個不相干的領域,但其實背後有非常深厚的關聯。因應ESG浪潮,各校在推動減碳工作之外,在創新材料開發上也須考量碳排放的問題,才能避免被課徵高額碳稅。智慧醫材在選擇材料過程中,也同樣應優先選擇具備低碳特色材料,除接軌永續發展的趨勢外,亦有利取得競爭優勢。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專門委員吳醒非指出,台灣學界研究能量非常驚人,如當天與會的研究團隊,多數都獲得政府單位的科創補助。建議台灣產業界可以多關注台灣學界的研究專案,而老師在投入相關研究專案時,也可從廣泛角度思考,提供更完整的方案,進而創造更多的產學合作案例。
善用學界研發能量 補足產業人才與研究缺口
隨著全球愈來愈重視健康的浪潮下,臺灣嘉碩科技為搶攻台灣生物醫學電子的龐大商機,在2018年成立嘉碩生醫電子。該公司推出的艾普定C反應蛋白分析卡匣組及艾普定免疫定量分析儀,除獲得2021年第18屆國家新創獎肯定外,也已取得台灣歐洲CE上市許可。
嘉碩生醫董事長王鈺同說,自2020年與長庚大學合作後,讓公司突破產品研發上的困境,除順利推出COVID-19(新冠肺炎)抗體檢測晶片試劑,更有7項產品在TFDA登錄。在長庚大學教授王永樑建議與協助下,也同步切入上呼吸道領域,領先競爭對手。
長庚大學教授王永樑指出,學校很早就察覺到生技產業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開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以長庚大學之教學資源為主幹,結合長庚大學跨系所、跨領域之專業師資,提供學生實習經驗,讓畢業生更易直接進入生技產業工作。
嘉碩生醫與長庚大學2023年4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延續雙方合作3年研發合作,借重長庚大學的研發能量,縮短嘉碩生醫在研發創新產品的門檻,加快推出符合市場與產業需求的產品。同時可安排學生暑期實習,以掌握生技產業的脈動,並進一步解決生技人才方面的瓶頸。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林欣姿說,過去幾年台灣生醫產業在國際市場表現非常亮眼,不過面臨國際大廠的競爭,業者必須思考厚植整體營運基礎的方法,若能擴大與學校的合作面向,將有助於強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研究主題百花齊放 台灣學界展現能量
長庚大學教授張煥宗分享「碳點藥物的過去與未來」主題時指出,碳點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當用於藥物包覆後,可改善藥物溶解性不佳之問題,乃至於避免藥物提早被降解、增加藥物被細胞攝取效率,達到增加血液中循環的時間。
膀胱癌在台灣的死亡率達第十二位, 臺北科技大學教授白敦文進行的「由液態檢體之DNA甲基化生物標記用於癌症精準預防」,主要是利用DNA 甲基化具有特異性,可反映不同類型癌症或亞型的分子特徵,達到提高診斷準確性、即早檢出、即早治療,大幅提升病患有效治療及存活率的目的。
臺灣大學教授林宗宏在「自供電感測元件於穿戴式裝置的應用」主題中展示免電池的「自驅動感知系統」,當與穿戴式裝置結合時,即可運用人體動作的微小磨擦、靜電及振動等,作為設備所需的電力來源,可望為個人智慧醫療監控帶來重大革命。
鑑於過多冷凝水會造成呼吸器管路內氣流阻力增加,明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定洋深入「醫療管路冷凝水之研究探討」,發現只要改良呼吸器波形即可減少邊緣阻力、減少冷凝水量,使管路高處的冷凝水不要流到管路低處造成積水影響管內空間,有助於讓管路保持暢通。
至於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謝振傑分享「創新紅外線消融刀及磁控定位消磁數」的前瞻、高效的熱消融技術,其中可磁控定位、經皮注射、自分解的磁控定位消融術,具備讓「腫瘤消失的可能性」。至於可極細、精準定位、經濟可拋的紅外線消融刀,則適用於不同範圍肝腫瘤消融之用,可減少癌細胞擴散的機率。
台灣學術界有非常強大的研發能量,多年來也累積眾多可觀的成果,若能擴大產學合作面向,可望扮演台灣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