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形勢變化多端 台灣應凸顯其製造軟實力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育秀教育基金會

產業形勢變化多端 台灣應凸顯其製造軟實力

  • 黃書瑋台北

 

AI發展趨勢加速了產業變化的週期、縮短了科技應用的進程。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曾在一場演說中提到孫子兵法「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意指湍急的流水之所以漂動大石,是因為它的巨大衝擊產生的威力與速度。而水流或緩或急也像勢力的虛與實,對應科技產業的發展,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更需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若一味跟隨所謂的大國主流,發揮的空間相對會受到很大侷限。

台灣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高科技產業,但因受限於地緣政治、無法參與國際組織等現實影響,在大國環伺的產業環境中,台灣無法定義市場、制訂遊戲規則。因此台灣需要「反其道而行」,不能只存在大國的遊戲規則中,而是要參與遊戲。以低軌道衛星的發展為例,其所需的規格與需求是霸權國家定義的範圍,但台灣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卻可涵蓋低軌道衛星生態系。更深究發現,台灣在「硬體製造」與「軟實力」幾乎無可取代。相較於軟體的容易替代性,硬體替代的難度與時間需求往往高出許多。

加上所謂的「製造軟實力」,使我們與想要參與硬體製造的鄰近週邊國家有所區隔,包括泰國、越南、印度、印尼這些國家看起來量產製造的軌跡跟中國很像,但因為心態、方法、階段不同,所需的產品、技術的難度亦產生差異,這其中有實有虛,硬體製造業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單純。例如人才的養成是否符合需求?基礎環境足夠與否?都是影響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全世界環境變化過程,台灣必須要在虛實成勢的過程當中,在形、勢之間掌握時機掌握大局,然後伺機而動。

產業研究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因此談產業變化與事業經營的時候,需要定義自己、定義企業與員工,定義市場定位,進而定出市場上的價格定位。可以肯定的說,未來世界的改變跟台灣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台灣的產業競爭力非常的紮實,2030年以後才是台灣真正真刀實槍面對改變的時代。

(本文摘自IC之音《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線上音頻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