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中到台北出差、工作,大家覺得天經地義,但台北人到台中出差的頻率,卻跟出國出差差不多,關鍵在於過去工業時代的知識、資訊需求,都是「由上而下」的線性關係。對台北人而言,到台中、台南、高雄都是不得以而為之,而中南部的經濟活動,甚至文化饗宴都儘量與台北掛勾,以爭取最佳的商機。
數位創新與無限連結
數位轉型的核心概念是將所有的資產數據化,透過不同數位模組的連結與虛實整合,將所有的數據資產無限延伸,相互激盪,以創造最佳的效益。所有商業模式的策略目標都是將價值極大化,經營者嘗試差異化的深度經營,並可以透過數據資產的無限連結建立競爭者的進入障礙。
毫無疑問,數位轉型是台北「天龍人」必須正眼看待中南部商機的另一關鍵變化,但這也是中部企業最大的挑戰。人類可以做到人工智慧做得到的任何事,但卻無法達到人工智慧可以做得到的經濟規模。
其次,將所有的資料數據化,就可以「模組化」各種資訊需求,這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戰與機會,公司型態的發展正在改變,而少子化的環境下,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
過去我們認為規模擴大、多元化,必然對製造商帶來管理的難度,同時也會增加製造的成本,但事實並非如此,能夠善用數位資產與數位科技的公司,反倒能跳脫傳統的經營架構,並取得「指數型」的領先優勢。
經營聚焦,也要深化價值
過去台灣的產業都是出口導向,中部地區擅長的精密機械、車用產品,多數瞄準海外市場,也都成果豐碩,甚至很多企業以「隱形冠軍」自豪。名列隱形冠軍的企業,不少是延續幾十年的家族企業,隱形冠軍CEO年資超過2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由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就算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還是認為可以用過去的方式繼續持盈保泰。但時代的工具、大環境都已經有顯著的變化,如果再以傳統方式因應,恐怕只是將過去弊病延續到下一代而已。
您可以嘲弄ChatGPT答案不符所需,但不可以低估幾年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可能帶來的衝擊。
其次,在中美爭霸的背景下,G2格局已經形成,基於爭取世界主流市場與資金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加上中國生產成本日高,台商回流已經也為中南部帶來新商機。
更多返台的企業將新的工廠設在中南部,而返台的工廠多數不再是勞力密集,取而代之的更是以智慧製造為基礎的智慧工廠。如果用戶抱持懷疑、排斥的態度,也可以預期未來中南部業者可能面對的困境。
製造業是創造數據最大的來源,台灣躬逢其盛,也無可迴避,只是如何創造彼此之間的「數位」連結,將成為中部企業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