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話說天下大勢(1):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結構分析

全球半導體市場主力大國地位比較

DIGITIMES接受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的委託,以IC設計業為核心,加上亞洲供應鏈的觀點,論述我們所看到的全球半導體市場與產業現況,並針對產業的發展提供戰略上的看法。

話說天下大勢(1):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結構分析

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品市場規模為5,751億美元,市場規模的數據來自擁有自家產品的半導體設計(Fabless)與系統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兩種類型的公司,從自有產品的角度看,在世界舞台上,美國、韓國是主要的角逐者,其餘依序是歐洲、台灣、日本的業者。

美國的IC設計業者中,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NVIDIA與超微(AMD)不僅佔有全球前四大IC設計業者的地位,年營收也都超過230億美元,光是美國IC設計業1,355億美元的營收,就佔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24%。

除了IC設計業之外,英特爾(Intel)、德州儀器(TI)這些頂尖的IDM大廠,也都在全球市場上舉足輕重,佔有26%的比重。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理解,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佔有半壁江山,喊水會結凍,更是真正訂定規格,掌握半導體走勢的領導大國。

除了美國之外,市佔率比例最高的是以記憶體為主力的韓國廠商,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SK Hynix在內的兩大廠,佔有全球記憶體市場的2/3,因此以1,008億美元的市場貢獻值,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供應大國。

但名列全球第二的韓國,高度仰賴三星與SK Hynix兩家記憶體大廠,與台灣的產業結構大不相同。名列第3~6的分別是歐洲(加總)、台灣、日本與中國。

也許您會好奇,為何聲名遠播的台灣明明是半導體大國,為何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不如既有的印象。關鍵在於台積電、聯電、日月光這些業者,都是「製造服務」的業者,並無自己的產品,因此不在市場佔有率排名之列。

台灣除了營收398億美元的IC設計之外,還有營收81億美元的整合元件製造廠,這些廠商包括旺宏、華邦、南亞,因此2022年台灣的半導體產品,以479億美元的營收,貢獻全球8%的比重,略高於日本的466億美元,但也略低於歐洲的506億美元。

歐盟國家雖有506億美元,但恩智浦(NXP)、意法(STM)與英飛凌(Infineon)幾家廠商來自歐洲不同的國家。

至於後進的中國,正以365億美元緊跟於後,在美中貿易大戰的緊張氛圍中,中國正積極發展本土的IC設計業,因此後勢看漲,也最可能威脅台日韓廠商。

全球半導體產業真正形成產業的時間,應該從1970年代初期英特爾推出4004微處理器算起,一開始美國產品風靡全球,但日本在1976年後,由日本通產省主導的積體電路發展計畫超越了美國,甚至迫使英特爾放棄記憶體的發展。

但受挫的美國以「廣場協議」制衡日本,也提供了台灣與韓國在半導體產業,分別以晶圓代工+IC設計業、記憶體搶到一席之地的發展契機,這是今日全球半導體業的大格局,由美日韓台四強主導的源頭。

誰會是第五個崛起的大國呢?大家看好中國,那麼印度呢?現在已經有5.6萬名IC設計工程師的印度,擁有全球最龐大、最年輕的族群,加上許多的軟體工程師與印度裔的產業領袖,沒有人敢輕忽印度的潛力。

我們可以從產業大勢,詳細對比幾個重要國家的成長潛力,如果我們同意未來是「應用驅動」的時代,那麼在元宇宙、ChatGPT的大潮中,印度就不該是會被忽視的族群。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