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尹錫悅近期在美國國會的演說,引起了南韓已經站隊西方陣營的說法。幾個月前我已經說過「南韓沒有選擇」,但尹錫悅的表態,只是反映了美國主導東亞大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南韓國內的反中氛圍,更是促使尹錫悅明確表態的關鍵。
近期電視還出現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與俄羅斯外長發表共同聲明的畫面,不久前我接受印度外交部之邀,到浦那(Pune)參加亞洲經濟對話論壇。佔著擔任講師之便,我與蘇傑生有過短暫的對話,蘇傑生在話語間總是流露著印度上流社會常有的精明與大國架勢。
蘇傑生說,印度會以國家利益做為衡量外交關係的基礎。是啊!印度是個大國,甚至是美中貿易大戰中足以影響美國的國家,但印度也得找到平衡中美戰略關係的重要法碼,藉以獲取最大的利益。為了幫龐大的年輕人口找到工作機會,印度利用G2對抗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下一代的世界工廠。
印度與中國的競爭,是與生俱來的DNA,在中印都缺乏的能源上,印度怎可能放任中國無上限的採購俄羅斯能源,我知道印度購買更多的俄羅斯石油,而過去印度的武器系統也有很大的比例來自俄羅斯。
美國是一個以科技、金融、專利為基礎,以軍事力量為後盾,讓全世界都望而生畏的國家,不要隨意挑戰美國在專利技術與美元的霸權地位。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過去400年英國的國家戰略,是避免低地國家被歐陸大國所佔領」。低地國家是指比利時、荷蘭,而歐陸大國指的是德國、俄羅斯。每個國家都應該有國家戰略,國際關係與意識形態、普世價值有關,但國家利益仍是最根本的問題。
電子業前輩郭台銘正為總統之路殫精竭慮,他說要在中美之間走出自己的道路,無論他能說出多少道理,有人願意想總是件好事。只是複雜的國際關係,不能只靠想像力或坊間的媒體評論來構思,也很難類比商場上的買賣。
我們不能期待政府官員、外交官,前天談電池、昨天談半導體,現在又要評論法國軍艦靠著中國沿海北上代表的法國外交政策。這種整合性知識的政策人才最難被工具所取代。
而台灣處境艱辛,靠著ChatGPT或TruthGPT是無法找到答案的,我最想知道誰能比照邱吉爾,講出一套台灣可以遵循的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