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Work from Home:在家鑽研半導體業的關鍵數據

2020全球半導體產業與市場結構圖

現在全世界最瞭解半導體業的人是矽谷的美國人、韓國人跟台灣人。前兩天收到幹部給我一份來自韓國的報告,所有的數據都是根據美國BCG估算所做的分析,有可能是美國政府委託的研究項目。

韓國人有韓國人的看法,我從台灣看這些數據,三方對照,也有不少可以參考之處,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議題,是中美兩國的半導體業落差到底有多大,台韓在中間扮演的角色。這個部分台灣也可以做些補充。我先把部分的關鍵數據寫在後面,給大家參考,並在往後幾天談談我的觀察。

2020年全世界半導體市場有4,400億美元,這是半導體市場首度與經濟指標脫勾的年度。根據世界貨幣基金(IMF)的報告,2020年全球GDP衰退3.3%,但半導體產業卻逆勢上揚,2021年還是一路走高,關鍵在於疫情肆虐期間,數據流量大增,電腦、伺服器需求大幅增加,加上5G商轉、汽車產業從傳統汽車轉進到電動車也帶動新的需求。

中國在2020年進口3,500億美元的半導體,不止高於石油進口金額,甚至已經是一倍之多了。但我知道這個數字沒有扣除「封測加工之後再出口」的部分,實際上中國沒有用掉那麼多。中國大約貢獻全球市場的60%,但中國品牌、企業用掉的部分是全球的36%,其餘是外商貢獻,這個數字與我兩年多前出版的《巧借東風》一書中估算的一樣。

2015年時,中國宣示要在2020年達成半導體自給率40%的目標,2025年是更偉大的70%。當時很多中國人認為「只要國家想做的,沒有做不成的!」

但我們認為半導體不同於面板,這個行業不是靠「錢」堆出來的,現在中國官媒已經沒有人在追捧40%的自給率。BCG估計,2025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可達19%,但我認為這個數據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等外商在中國的貢獻,如果扣除,甚至到2025年中國實際自給率可能會在10%以下。

研究半導體業不是光看政府投了多少錢,還得考量製程、生態系與客戶結構的問題。日本政府這兩天推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方案,也想結合IBM、台積電另創一個格局。

在IDM、晶圓代工、IC設計、封測等不同的領域,中國半導體業的實力究竟如何?週邊的設備、材料,甚至EDA、IP中國跟得上嗎?未來的展望是樂觀,還是在美國的壓制下,已經過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美國新的一波制裁措施,對未來是否有更大的影響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