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印太競逐:意識形態將是未來競爭的槓桿

2020年時,中國常駐海外的部隊達3萬人,中國石油消耗佔全球20%,2017年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而現在中國已經有超過3億輛汽車。現在的中國有14億人口,250萬名解放軍、150萬名武警、14個鄰國(世界最多)。一帶一路的政策看似要恢復中華民族的榮光,但卻可能是大搏奕的轉捩點。

各國的敵意、保留,連巴基斯坦都要有1.5萬名軍隊保護中國駐外的工程人員。日本擁有21艘潛艦,印尼與南韓合作興建第一艘,澳洲現役6艘,正在興建12艘。躲在海底的潛艦是保證自己有反擊能力的基礎條件,北韓、巴基斯坦、台灣都在布局潛艦,而印太地區進入「第二核子時代」。

印太是澳洲人的生存之地?

澳洲是整個世紀不曾衰退的國家,澳洲的出口3分之1都去了中國,但澳洲並非高度仰賴出口的國家,且是中國仰賴澳洲,或者是澳洲仰賴中國,尚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澳洲追求自主的國防、外交政策,而且澳洲人以民主自由來定義國家,而非民族、宗教,當其他國家遭遇困難時,澳洲人不會袖手旁觀。

澳洲擁有獨立的智庫機構,令人羨慕,我們可能嗎?澳洲人對於中國干涉內政、扶植親共華人社群都是令人反感。在澳洲有120萬華裔人口,大約5%。澳洲很早就阻止了中國在澳洲的基礎建設投資,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而且大幅增加對鄰近島國的支持。現在更越洋、跨國找日本、印度合作,甚至印尼,嚴格說起來「印太戰略」是澳洲先動起來的!

澳洲出口3分之1仰賴中國,卻敢於挑戰中國的霸權。日本以高品質的公共工程能力、外交的可靠性、不具威脅的軍事武力與很多國家建立戰略性的夥伴關係。台灣全面性的接受挑戰,從資金、媒體、社群滲透,每一件事都有中國滲透的壓力。北京是以「銳實力」挑戰各國的底線,精準度最高,而台灣承受最大的壓力。

在貿易、科技、智財權等領域,美國針對中國採取對抗的方式,下一個可能性就是軍事對抗:是衝突、投降,還是妥協?強國之間的妥協,可能不符合中小國家的利益!外交上的努力:相較於國防支出,外交費用其實很低;弱小的國家更應重視外交,可以讓「強權即是公理」的姿態面對挑戰。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