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1971年微處理器濫觴的時代,還是1985年開始正規發展的個人電腦產業,2000年前後大爆發的網路大潮,才真正以.com的面貌改變了世界。傳統媒體走進了黑暗時代,甚至到現在還看不見出口的曙光。這個時代的贏家是思科(Cisco)與諾基亞(Nokia)、愛立信(Ericsson)等電信服務公司。
2007年iPhone上市,手機從傳統單向傳遞訊息的工具,進化為可以上傳下載數據的載具,透過大量數據的傳輸,網際網路的世界又有了一次大躍進。另一方面,從2000年前後大規模移往中國生產的科技公司,甚至從珠三角、長三角一路延伸到鄭州、成都、重慶。
此時的中國,國內經濟繁榮、國際市場上又被公認為世界工廠,在國內市場與出口競爭力的雙循環優勢下,成為這個階段最大的贏家,在這個階段的贏家就是蘋果(Apple)與中國。
為了消化、應用龐大的數據,雲端服務、機器學習成為顯學,包括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微軟(Microsoft)、Google、Meta在內的網路巨擘,在雲端提供各種2B、2C的服務,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後端,則以資料中心彙整數據與流量,也造就了幾家富可敵國的網路巨擘。
除了資料中心龐大的需求之外,人工智慧的應用在多年的冬眠之後迎來新的春天。「雲」與「端」強力連動的需求下,台系的生產製造大廠同步建構了強大的生產體系,也成為美中角力下隱形的贏家。
從2009~2019年,中國的GDP從5.1兆美元,驟增到14.28兆美元,而美國則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努力收拾殘局,GDP總量從2009年的14.48兆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21.38兆美元,只增加7.1兆美元。
但在2019年疫情爆發之後的4年中,中國經濟出現疲軟的現象,而美國在人工智慧等黑科技的加持下,出現了強勢的反彈力道。
自從蘋果在2018年成為第一家市值上兆美元的超級企業之後,已經陸續有8家公司成為市值上兆美元的公司。除了市值超過3兆美元的蘋果、微軟之外,NVIDIA也在近期達到2兆美元的規模。
現在美國人知道,如果不能在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掌握先機,美國也可能成為修昔底德陷阱中的落敗者,而定義科技發展論述與方向,便是美國牢不可破,不可能放棄的領先優勢。
2018年川普主動出擊,強勢論述中國人搶走了美國的工作機會。2019年2月時,川普政府在白宮的網頁上強調「量子技術、5G、人工智慧、先進製造」是美國必須牢牢掌握的競爭優勢。
川普劍指中國,接任的政敵拜登並未修正,甚至更刻意強調半導體、車用電池、稀土與藥品的重要性,顯見美國朝野已經定義美中關係從對立、對峙,進一步推升到對抗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