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上瞄到日本首富柳井正這句話:「常識是經營者最大的風險」,印象深刻。常識好的人,可以連結各種常識,彙整成足以形成決策的知識,我是個知識服務業者,深知其中的奧妙與價值。
有人告訴我,現在一張美西、台北來回商務艙機票要9,000美元。您聽到會有什麼反應呢?2019年以來,這個世界深受疫情與地緣政治的影響,挹注過多資金帶來的通膨至今未解。
而背後的區域化生產、老齡化、少子化、貧富落差、世代落差,加上大數據、人工智慧、車聯網等黑科技,導致供應鏈震盪,這些問題正在深刻影響我們。
成本激增是必然,但消費者或者從市場端回看,又可以看到哪些發展的契機,或者深不見底的陷阱呢?
忝為華航獨立董事,每次董事會我都認真聽簡報,試著熟悉國際事務,並在適當時候提一些建議。華航剛剛結算2023年的營運績效,將近新台幣70億元的稅後淨利是有史以來第三高。
做為一個國際航空業者,對於國際事務有很高的敏感性,而華航也是台灣少數兼具資本密集的大型服務業,1,616億元的營收中,用在員工、服務社會的價值,對於GDP的貢獻值,也遠高於一般的量產製造業。
我試著從企劃主管的報告中,找出無涉公司經營的資訊,當成「常識」來跟社會分享的知識,做為華航貢獻的一部分。
您知道,過去從紐約飛台北要15小時10分鐘,現在要多1小時嗎?而從台北到倫敦的飛機,更要從14小時10分鐘,增加到16小時20分鐘。我們可以想像,這是烏俄戰爭帶來的影響。
烏俄戰爭之外,如果以巴戰爭戰事擴大,現在飛越伊朗、伊拉克的航線將被迫調整,經過塔吉克、沙烏地阿拉伯的代價呢?我們空拍航線,知道從印度、中東、北非前往歐洲的航線充滿了變數,也知道印度將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製造中心。
但印度只開放兩個航點給台灣的華航與長榮,兩家航空公司分別在德里、孟買落腳,除了這兩個城市之外,清奈、邦家羅爾不行嗎?不見得是不行,只是台印雙方對這件事的認知,並未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一旦我們知道供應鏈重組,從台北先到檳城,再延伸到清奈的航線,很可能就是台印雙方合作最佳的典範。
行業裡的人都知道,西方品牌大廠希望台商到印度建立生產基地,而清奈的工業基礎也是首選的地點之一。由於印度位於歐亞航線的中段,抵達印度的時間都是半夜,讓旅客非常困擾。
如果搭上華航八點鐘前往檳城的飛機,大約下午一點以前可以抵達檳城,下午四、五點就可以抵達清奈,這將是美國、台日韓旅客前往印度最佳的路線。如果這個點子落實,將會是台印雙方,甚至包括檳城在內,以及諸多航空公司雙贏的結果。
這件事要印度、馬來西亞、台灣政府同意,一般人,總是雙手一攤,覺得要打通那麼多的環節,太難了。如果關鍵在印度,那麼想想總統為何交代黃崇仁幫忙印度建晶圓廠,如果簡單的話,就不會有人開口請總統幫忙了!
人間事,都是難事,也可以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