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決策的資訊需求,市場上總是可以蒐集到很多關鍵的訊息,但關鍵是資訊雜沓,尤其是總體經濟的資訊更是人言人殊,問對問題,遠比答案本身重要。
一般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的基本格局與2023年相近,IMF認為,中國會有更多刺激經濟的措施,而美國選舉年的經濟持續榮景,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回軟的速度。
對航空公司而言,油料成本當然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但油價經常受到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的影響,設定正確的議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對專業的公司而言,要搜尋的答案,哪些該付費,哪些可以免費擷取,總是與一般社會大眾的需求不同,B2C與B2B的資訊需求,當然大不相同。
例如,依據業務比例結構,調整適當的外幣持有比例。對台灣的航運業者而言,美元最為關鍵,其次是人民幣、日幣,在支付機款的需求,以及外幣避險的需求都是專業知識。
對於航空公司而言,油價可能影響經營成本3成以上,除了油價變動之外,如何操作油料避險,也要付出適當的保險代價。至於願意付出多少代價,當然與航空公司的選擇,資訊供應商的品質、價格有關。掌握OPEC、EIA與美國頁岩油的增減產訊息、庫存天數與價格,都是航運業者關鍵的訊息。
油價跟著國際情勢起伏
回顧過去半年多來,2023年第3季開始,美元走弱、中國採取經濟振興措施,沙國、俄羅斯自願減產,導致油料價格上揚,但10月初美國公布企業數據,顯示需求疲軟,加上俄羅斯解除柴油出口禁令,油價隨之下滑。
10月初,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導致油價暴漲;11月初美國公布CPI僅僅上揚0.1%,加上中國經濟疲軟,油價下滑到低點。12月中旬,紅海生波,油價反彈。2024年初,全球憂心中國經濟,油價再跌,但以色列空襲巴勒斯坦,油價應聲上揚。以上這些就是影響油價的關鍵因素。
整體而言,地緣政治影響甚為深遠,短期波動難免,海空聯運的需求增加,對航空貨運業者有利。但展望2024年,兩岸關係影響客貨運需求,在政治關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從全球觀點來看,客貨運的需求都會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以桃園機場為例,客運總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7成以上,估計2024年會有8成以上的成績。
但航運業供給面的變數卻很多,營運成本偏高,因此長約客戶將會增加。航空業本身的飛機、發動機供給不足,商業客戶與乘客不要期待運費與價格會有太大的調降空間。
電子業佔台灣出口4成以上,特別是半導體出口不會走海運,以空運為主的半導體業出口狀況與航空貨運業者息息相關。我們認為傳統主力的NB、手機生產線不在國內,但卻仰賴台灣生產、出口的半導體,短期內不會有大幅上揚。
倒是出口地點將會逐步調整,如果真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所說的,將來的NB、手機生產,會有3分之2以上離開中國,中長期航線的布局,可能比因應短期的需求變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