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DTR0829

解構中的全球供應鏈:Some Others to Come!

成立30週年的北美工程師協會(NETEA)日前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擔任論壇開場貴賓。劉揚偉在開場時指出,半導體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半導體加上人工智慧,讓我們「更聰明」(smarter)。

由於世界各國都已經普遍確認半導體的重要性,各種補貼、獎勵方案不一而足,不僅美國調整戰略,歐洲也加入戰局,G2的格局也可能變成G3。只是過去具有成本優勢的台商,在美國興建工廠時可能要負擔超過比亞洲高出30%的成本,而半導體業甚至更高。

劉揚偉談到2021年因為半導體短缺,全球汽車工業的損失超過2,100億美元。其實,這是個弔詭的問題,傳統的車廠對於來自ICT產業的新勢力非常敏感,但傳統汽車正走進電動車、未來車的新時代,沒有電子業的加持根本不可能。一輛Level 4的汽車,至少會有29個感測器,更多的功能需要更新技術驅動的半導體零件,但畢竟這是產業轉型的大事,在美加德日韓,甚至墨西哥,這些國家的GDP至少有7~10%來自汽車業的貢獻,傳統車廠的敏感性可想而知。

過去仰賴Tier 1、Tier 2、Tier 3類似排班論輩的產業秩序正在崩解中,ICT供應鏈上的廠商不會無動於衷。劉揚偉甚至預測,2024年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向未來車的關鍵年,而半導體產業也會跟著做出很多調整。如果我們知道Tesla直接找上台積電生產晶片時,我們怎麼會毫無準備的等待天上掉餡餅呢?

鴻海發起的MIH,強調的是”Mobility in Harmony”。他說MIH是鴻海催生的,但這是個開放平台,並非鴻海獨佔的產業資源,而這也是台灣最佳的切入點,也是各國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最佳時機。台灣的平台,將不僅僅是鴻海、台灣所有,也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最容易合作的標的與平台。

在被問到鴻海在俄亥俄州Lordstown的計畫時,劉揚偉說,鴻海相信未來的汽車不再只是由傳統車廠來生產,而且過去的供應鏈並不透明,導入ICT產業的供應鏈之後,供應鏈的效率必然提升,所以鴻海不會只有一個計畫。

鴻海將發揮優勢,在不同的區域建構生產基地,讓傳統的汽車大廠在生產電動車時有很多新的選擇。Time to market, Time to cost都是未來激烈競爭的汽車市場上,非常重要的競爭利器。汽車生產是高度自動化的工作,降低人為的錯誤是基本的要求,鴻海在智慧製造上的經驗,將是各種車廠在生產不同車型時的最佳伙伴。

當然鴻海也知道Software define vehicles的大趨勢,MIH這個開放性的平台,除了是硬體製造的基礎之外,也是將來更多軟體業者參與的平台。電動車、未來車都是龐大的商機,鴻海不可能視而不見。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