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到新加坡服務的時候剛好是亞洲金融風暴的1997年。在那以前的新加坡曾經靠吸引國際廠商設廠,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務,加上廉能的官僚體系,讓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所得在亞洲名列前茅。
97年的金融風暴對這個城市國家打擊不小,因此重新調整國家發展方針,要建立知識型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其中我有幸參與的部分就是要推動科技創新創業 (Techpreneur)。
新加坡的Techpreneur計畫不只限於科技部門,而是全國全方位的檢討與調整,包括教育、法律、環境設施、財政、官僚體系、人才招募、研發單位等。我底下舉幾個例子。
教育方面,教育部所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一項,也是最讓我驚艷的一項,竟然是減少小學與中學上課時數達1/4。這空出來的1/4時間就讓學生做團隊的共同研究 (collaborative projects),培養團隊合作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每個學校每個月都會有一天全校在家,跟老師做網路遠距教學。
法律方面,首先鬆綁了讓傳統上Kiasu (驚輸、怕輸)的新加坡人最怕的破產法,讓非惡性倒閉的創業者以及擔任董事的投資者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引導驚輸文化變成不怕失敗。同時也鬆綁非商業區開業的限制,讓知識型新創者可以在家裏走出創業的第一步。
財政方面,新加坡以前比較少做科技創投,政府準備好足夠的預算,採取雙管齊下作法,一方面邀請矽谷沙丘路 Sand Hill Road和以色列的國際頂尖創投到新加坡設點,另一方面鼓勵本地商人與國際創投合作,讓新加坡本土的創投跟著世界創投先進一起學習成長。當年的副總理、甫卸任的總統陳慶炎曾帶領考察團到美國及台灣等地考察,台灣部分覺得做得最好的一個措施就是創投投資抵免,於是更積極的採用(可惜台灣就在那時自己廢止了)。這些措施讓政府經費跟民間投資合作,培養出創投產業,也讓新創公司較易找到資金。
環境設施方面,以前新加坡的科學園區比較像傳統的科學園區,只是工廠。在這個計畫的推動下,新型的科學生活園區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了。比較有名的像是結合地鐵站開發的 One North (北緯壹度),還有許多結合生活機能的育成中心,像是 Block 71等。
如何鼓勵激發最保守的官僚體系參與科技創新也是新加坡推動的重點,叫做 Techpreneur for National Service。最有名的例子是Electronic Road Pricing/ETC。當年新加坡不管是停車還是開車入城,都使用榮譽制度的紙張停車票跟入城票,使用時要把當天的洞戳開,放在擋風玻璃備檢。為了防止有人貪小便宜,在鬧區周邊還可見警察用望遠鏡看進城車是否有在入城票上戳洞。在一名公務人員提出自動化的構想後,就積極進行,完成後全面推動,還全國每部車同時免費發一台車機 OBU,連軍車、總統座車也都一視同仁,於是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一個ERP/ETC的國家,且一開始便依照時段不同收費。
從以上各構面,可以窺見新加坡政府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的改革劇烈度/創新度以及多方政策配套的完整度。此外,人才跟研究單位也有很多創舉,留待下次分享。
李鎮樟多年來既是機構投資人(香港電訊盈科、中經合、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等)亦是獨立的天使投資人,從Above.net、DivX、新浪、騰訊、清科 (Zero2IPO)、蕃薯藤、無名小站、GogoLook/Whoscall等,其參與的多個公司引領了一波波互聯網的發展。此前,李曾旅美多年,返台後協助工研院電通所創立互聯網技術組,共同發起互聯網萬國博覽會,其後擔任新加坡國家科技署顧問,是新加坡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李是攝影家與旅行家,相信人性善念,希望分享正面能量予社會,2013年與友人共同發起台北101驚喜合唱快閃活動,感動海內外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