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A Better Community:邁向「淨零」的三條路徑

全球暖化帶來的碳價競爭壓力與商機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說,邁向淨零有三條路徑:訂定減碳路徑、採用綠電、抵減碳排放。對傳統製造業而言,這可能是個負擔,甚至是挑戰。

但每一次的挑戰,其實意味著更多的商機,荷蘭的Fairphone是全球第一個推出完整碳足跡與公平貿易紀錄的手機品牌,據悉2021年已經有幾十萬支的銷售量。新的觀念、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市場都在形成中。

世界各大公司都在布局「淨零」的新挑戰,大家看到台積電買下99%的台灣綠電,是驚訝,還是看到大象真的會跳舞?其實,微軟(Microsoft)也已經宣示2030年淨零,英國石油公司(BP)將「British Petroleum」改成「Beyond Petroleum」;芬蘭石油公司將煉油原料改成植物油與動物油。

至於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新名字是Equinor,equi是平等之意,而nor代表挪威。如果您去過挪威,知道挪威是全球綠能車比例最高的國家,2020年的比例已經高達74.8%,我一點也不驚訝擁有北海石油的挪威繼續引領風騷。

這些作為除防弊興利外,世代正義更是重要。企業形象優良,且總是在環保議題上走在時代尖端的台達電綜合內外部環境,訂出每公噸300美元的碳價。事實上,全球500大的公司,已經有過半訂出了內部碳價,希望「以價制量」,為降低碳價對營利造成的衝擊預作準備。

根據Bloomberg統計,歐盟國家在2021年第1季的碳價是每公噸50歐元,北歐的瑞典更高達137歐元。2020年全球碳價的收入已經高達530億歐元,顯示從企業端爭取大家對於氣候變遷壓力的認同,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有長足的進步。

我們必須理解,以價制量的「碳價競爭」已然啟動,要面對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碳價格,以及由燃料、電力組成的市場價格。對製造業而言,選用綠電,平衡傳統電力的碳價,紓解外部成本可能帶來的經營壓力,都是企業此刻必須面對的問題。無論從稅賦或費用的觀點出發,「碳權」都已經成為關鍵議題。

從安侯這些財務顧問公司的角度出發,公司未來必須要揭露企業針對環境議題的管理措施、創新作為、相關投資,以及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出發的新產品、新技術與新市場,這些都是「非財務報表」的內涵。西方國家在面對氣候變遷時,依然主導核心議題,並定義市場、創造遊戲規則的模式再現。

從正面角度思考,在轉變的過程中,不同的企業可以依照自己的核心事業,重新訂定經營規範,並取得投資市場的認同。服務業、製造業、農牧原料產業也各有議題,我們可以預期,這也將是人類經營企業新的篇章。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