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氣候變遷與ICT、電動車產業的因應

主要國家ICE退場機制

亞洲以製造為主的國家,對於核心客戶的淨零訴求十分敏銳,減碳不是未來式,而是進度落後的進行式。引領風騷的蘋果(Apple)誓言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並從2025年起,完全去除塑膠的包裝材料。

惠普(HP)碳中和時程也是2030年,但更進一步要在2040年達成「淨零」的目標;而戴爾(Dell)將採購更多的再生能源,2030年以75%為目標,2040年100%使用潔淨能源;英特爾(Intel)強調PC製造要在203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台灣幾家指標大廠也不例外的宣示了在碳中和上的策略目標。

在各大領域中,交通運輸是關鍵領域。根據美國能源部統計,2020年美國碳排放中,有29%來自運輸交通部門,英國與歐盟是略低的27%與24%,先進國家中,大眾運輸系統發達的日本則是17%。無論如何,以電動車輕減本國碳排放已經是很多國家的共識。何況電動車與未來車聯網的發展,對於紓解交通問題,更具前瞻性的價值。

因此,有很多國家已經訂定傳統汽車的退場時間表,儘管時間大多都落在2035年,並要求到2030年時,乘用車中要有60%是BEV或PHEV,重型卡車也要過半。但從銷售比重可以看出,各國的落差十分明顯,擁有北海石油的挪威,目前電動車比重已接近4分之3,更是令人驚艷。

此外,各國開始規範更明確的乘用車碳排放指標,歐盟要求每公里碳排放95克的要求,這約當是燃油車每公升24公里的耗油標準。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以自己開的Audi e-tron電動車為例,估計大約是每公里排放量122克,這些達不到標準的車廠,未來將被要求支付高額的碳稅。

儘管汽車產業受到零件短缺影響,但電動車的需求依然暢旺,估計全年出廠量將從2021年的380萬輛,增加到2026年的1,650萬輛,未來5年的年均成長率將達35%。在所有的國家中,中國表現亮眼,2021年上半電動車銷售量為110萬輛,佔比已高達12%,除了Tesla大有斬獲之外,中國上汽的五菱宏光更成為銷售冠軍,累積銷售量達18萬輛。

除中國外,德國對於電動車的支持也是不遺餘力,並在2019與2020年兩度調高補助,估計2021年德國電動車的銷售量將維持在全球10%左右。美國在拜登政府上任後,對於電動車產業開始比較積極的政策,除挹注1,74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電動車外,甚至在白宮網站上宣示,要重新掌握車用大容量電池的供應鏈。

2021年上半美國電動車的銷售量為25萬輛,佔新車比重為3%,其中加州比重最高,而Tesla以15%的全球市佔率高居第一名。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