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TRAPP40
member

電動車產業帶給供應鏈的新契機

2021年上半全球電動車銷售達260萬輛,比2020年上半成長160%,隨著電動車的商機漸趨成熟,需要的配套條件也跟著上揚。鴻海認為,參與電動車開發的不只是傳統車廠與來自美國造車新勢力,其他跨領域的參與者很多,而亞洲國家也蠢蠢欲動。

但單一公司缺乏足夠的資源開發整車系統,也缺乏整車的製造觀念,加上中國風起雲湧的電動車產業,鴻海認為其他外圍的參與者,或者造車新勢力,都可以透過MIH平台,將電動車的開發時程從4年降到2年,也可以減少20~30%的電動車開發成本。

對於亞洲的供應鏈與造車新勢力而言,電池產業、充電樁、儲能、SiC功率半導體、自駕系統,處處充滿了商機。估計未來十年鋰礦的需求年均成長13.5%,據IEA估計,充電樁將從2020年的1,070萬支,增加到2030年的2.15億支,這也是個年均可望成長35%的大商機。

從零件端來看,電動車出貨量快速成長,也可以拉動SiC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系統將帶來龐大的零組件商機,而其中功率半導體更被被業界重視。

據美國能源局調查,傳統燃油引擎的轉換率(電力到動力)為16~25%,而電動車的轉換率為69~73%,若再加上可回收的17%,電動車的能源轉換率高達86~90%,而寬能隙半導體SiC就是提供電源轉換率的要角。傳統的燃油車要40種以上的半導體,電動車更是150種以上,而半導體的製造,75%在東亞國家手上。

以Tesla的Model 3與Model Y在2020年的出廠量44.3萬輛為例,共用掉6萬片6吋SiC晶圓,預估到2024年時,Tesla將有18萬片的需求。而目前Tesla只使用SiC在逆變器(inverter)上,如果使用範圍擴及所有功率模組,那估計將是3倍以上的商機,可以預期採用SiC半導體的電動車將愈來愈多,使用範圍也愈來愈廣。

事實上,台灣已經形成了SiC半導體產業鏈。發展基板的有環球晶、漢民、華旭、穩懋,而穩懋、華旭、嘉晶也發展磊晶技術,在製造、封測上則有漢磊、台半、華泰、瑞峰等公司。另外則有富鼎、碳矽、強茂、大中、鵬程等公司發展元件電路設計與模組。

由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本就有很好的基礎,有機會結合上下游,建構產業獨特的優勢。台灣ICT產業從模組化的過程中,掌握了產業的發展模式,也成為全球最有效率的產業發展經驗,導入電動車產業只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而已。

往內看台灣的供應鏈,鴻海將MIH視為開放平台,顯示了鴻海願意與同性質高的供應鏈大廠「共襄盛舉」,鴻海知道,如果不是開放性的架構,過去大小通吃的鴻海,當然不會是台商的夥伴。只是大環境變了,鴻海因時、因地、因勢制宜,但就看以台商為主的亞洲供應鏈業者買不買單了。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