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Webinar0814
ST Microsite

前進印度?不是不去,是該怎麼去的問題!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鴻海印度生產iPhone 13的廠區出現騷動,這件事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而即將大規模前往印度投資的台商,對此事更是十分敏感與關注。印度真的能成為中國之後的世界工廠嗎?我們能期待G2的格局形成之後,印度可以生產全球3分之1的手機嗎?

據我瞭解,鴻海這個工廠位於印度東南方的清奈,廠區人數約1.2萬人,而發生騷動的工廠有4,000多人,也就是說這是「局部」的騷動,不是暴動。在印度政府的協調下,鴻海已經預定於下週一復工。就像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工廠內也有來自不同省分、種族的員工,加上英國系統的印度,對於工會等非政府組織都有一定的包容,前往設廠的外商,多少都要面對管理上的壓力。

根據DIGITIMES所做的調查,以汽機車 + 電子合計的營收,亞洲供應鏈100大的企業中,有14家來自台灣,有4家來自印度。來自台灣的14家全部來自電子業,4家印度公司則全部是汽機車產業的背景。印度的汽車市場年銷售量已經接近300萬輛,而機車更是全球第一大市場,一年可達2,000萬輛的規模。另一方面,印度政府積極吸引外資,PLI計畫如火如荼,甚至希望台灣的半導體公司也能前進印度,因此對於這些事件也都能積極處理。

這件事的原委是手機廠的廠區內,因為污水處理系統漏水污染了菜餚,導致一些人食物中毒,工會與想從中獲利的人就上下其手,結合特定的出生背景、組織,鼓動勞方向資方爭取權益,這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外資工廠進駐的狀況如出一轍。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報導,警方已經逮捕社群網站的經營者,控告他不當鼓動。正積極招商的印度政府已介入協調,工廠預計在週一復工。

印度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德里附近的北部、孟買、果阿為主的西岸,以及清奈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土地最肥沃的恆河三角洲,也就是加爾各答附近,反倒缺乏電子、機汽車產業的分布。

清奈原名馬德拉斯(Madras),是泰米爾人的大本營,而泰米爾人便是東協地區,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裔的原鄉。台商要去當地投資,要瞭解風俗民情,適當的參與當地的活動,「接地氣」將會是外商前進印度時最大的考驗。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