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B Insights資料,全世界已經超過900家的獨角獸企業,非洲有7家,其中4家是在2021年的1~9月之間出現,而且2021年前半非洲新創業者拿到的資金,比2015~2018年間總和還多。
前幾日受朋友請託與非洲某大獨角獸企業創辦人,商談在非洲建立電子產業供應鏈的可能性。剛滿30歲的「伊恩」來自奈及利亞,被譽為非洲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無疑是當中的翹楚。
整個非洲現在有13億人,奈及利亞有2億人,是非洲第一大國,奈國一年手機銷售量達到4,000萬支,最便宜的手機一支賣27美元,多數是中國手機品牌的天下,這位朋友希望能找到在非洲生產手機與電腦的機制,而台灣是他的第一選擇。
個人以為,分散型的生產機制逐漸形成,在地化也提供各國的就業機會,就算是最簡單的組裝工作,一旦能在不同的國家落地、獲利,可以讓大家有飯吃,這才是經營企業的正道。
非洲GDP會有3.4%的成長,而13億人口中有60%低於25歲,當我們看到東亞國家正面臨少子化的威脅時,非洲對於全球經濟、文化的意義也正在轉變中。全球獨角獸企業的總數正邁向1,000家大關,在網路驅動的新經濟中,美系企業維持高檔,中系企業則從24%的高峰往下調整到18.6%,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新興國家的獨角獸。
「Soonicorn」是指募資超過1億美元,且在最近5年內成立,且極具潛力可以成為獨角獸的迷你獨角獸企業。
2021年非洲的Opay,再次成功募資4億美元,成為非洲第一家市值超過20億美元的企業。2020年以前,非洲企業都花了更長的時間達到獨角獸的標準。非洲最資深的獨角獸企業Interswitch、Fawry分別成立於2002與2008年,但其他的5家非洲獨角獸企業,都只花了5年不到的時間就達標。2021年達標的4家,平均只花了3.75年的時間,顯示非洲培育獨角獸的模式趨於成熟。
根據Antler調查,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創辦人平均年齡是34歲,而非洲接受調查的114家新創企業,創業的平均年齡是29歲,僅有20%超過35歲,也只有8%是女性,而這些人在創業之前平均有8年的工作經驗。
看好非洲商機,現在非洲已經有超過200家創投公司,軟銀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也沒跳過非洲,他們投資奈及利亞的Opay,這背後當然也有鴻海的投資。但估計,投資於非洲的創投資金僅有全球比重的3%,多數投資在金融、能源、電商等相關領域,也有運籌與農業科技。
這不難讓我們理解,非洲的商業環境原本就不如先進國家,加上網路世界的資訊到處流竄,非洲青年創業家提早起步,也愈來愈成熟。這114名接受調查的非洲創業家,雖然僅有3分之2是非洲當地人,但這個比例有升高的趨勢,顯示對於在地市場的理解也愈來愈重要。
這些非洲裔的新創企業家,不少人曾在Mckinsey、Google、 IBM、PayPal這些知名的網路公司工作過,也有很多就讀於歐美的名校,多數來自埃及、奈及利亞、南非這三個國家,現在他們的挑戰是如何與非洲在地的金融與就業機會掛勾。
印度的Reliance Jio原本在電信服務落後,透過低價手機的綑綁銷售電信服務,後來居上成為印度的電信業翹楚。結合硬體事業,其實也是非洲網路巨擘落實在地價值與綑綁網路商機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興國家有「原生」的缺點,例如金融機制落伍、貪腐、貧窮,但也有人口紅利,而當地的成功企業也證明可以找到營運的模式。
如果您知道CNN、BBC都有非洲專題的節目,我們爭辯的不是該不該去印度、非洲,而是怎麼去、何時去、如何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