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Webinar0814
IC975

我喜歡Monocle,但不會照單全收

《Monocle》這本雜誌不僅新聞品質,印刷、照片、插圖無一不是英國這個老牌工業國家的實力展示。當初創辦電子時報時,我屬意以金黃色的《Financial Times》為藍本,但這種紙張不僅昂貴,更嚴重的是台灣的印刷廠不敢承諾。

類似AWS、IBM這種國際頂尖的公司,對於色調、號碼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印刷顏色出錯,極可能弄巧成拙。一個社會的品味很難速成,這也是西方企業特別強調生態系價值「Ecosystem」的概念。

Monocle以歐洲文化為根底,從家具、住宅,到繪畫,工業革命之後的歐洲文明主導了我們的價值觀,對於地中海文化的理解也非我們遠在東方的人民可以理解的。但東方也有東方文明的優點啊,現在我們開始理解北宋之於中華文化的意義。

日本從16世紀之後興起的蘭學、南蠻料理,加上本身孤懸海外的獨特優勢,以及台灣人對日本的理解,都是我們可以從台灣出發,往東北亞移動的關鍵優勢。從1592年「壬辰倭亂/文祿之役」開始,日韓之間齟齬不斷,而2019年7月開始,日本不再出口三種半導體化學材料的事件,更是日韓近代關係的分水嶺。

已經開始有國際金融機構分析,台韓的人均所得將在2028年超越日本。從「形」觀察,台韓的所得確實可能超越日本,但做為亞洲老牌的工業大國,20世紀後半雁行理論的主導者,日本文化的深度不是台韓可以比擬的。深度理解京都之後,我們會對日本有更多的尊敬。

近年來南韓異軍突起,學習韓語的外國人愈來愈多,Monocle說,韓流崛起,每13個訪韓的外國人,就有1個是因為防彈少年而去的。但韓流是憑空而降的嗎?當然不是,這與美軍駐韓、日本殖民都有一定的關係。而韓國多數的寺廟都出現在偏遠的山區,為什麼?1970年代參加越戰的韓國白馬部隊,現在已經年過六旬了,他們如何看待曾經的歷史與戰爭記憶呢?

兩岸關係緊張,但征戰是一時的,歷史會不斷的重演,只是以不同的型態出現而已。我無意在不同的政治觀點中攪和,但去過大漠,知道大漠孤煙直的意境;從四川的眉山到儋州、黃州、開封,我對於蘇東坡也有一定的想像。

我在南韓住過兩年,深知日韓文化相互影響的歷史背景與今日科技產業相互爭先的時代背景。如果有機會,我想以日韓+兩岸為主軸,出版一本探索東方價值的Monocle。這本雜誌,不會有網路版,一定是實體的優質出版品。

念頭有了,但我知道很難,得找到不計盈虧的金主,還得有合適的印刷廠,以及對東亞文化有深度理解的主編、攝影、設計人才。至於讀者群,我不擔心,只要跳脫傳統的框架,能將正確的訊息傳遞給對的社群,符合文明進化,人類對於品味逐步提升的需求,就一定會有市場。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