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歐、日半導體產業政策四出:中方大躍進不足為訓,歐、日半調子仍以美方馬首是瞻,然而美國科深技實、財大氣粗,其政策動向勢將影響台商未來經營環境,不可不察。
前文因而提醒電子業者警覺慎思美國地緣策略家對台海戰爭的風險認知與我們的差距,日前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在Davos世界經濟論壇強銷520億美元的CHIPS法案,在細數如標槍飛彈等對台晶片過度依賴後,她聲稱台灣電子製造業獨大,半導體製造集聚一島是「徹底地可怕且不能持守的(downright scarry and untenable),有些事情比價格重要,美國國家安全是無從標價的。」
張忠謀四月在Brookings針對此案的「昂貴、浪費、徒勞無功」呼籲顯然是雞同鴨講。意見相左實因策略家的盤算與企業家的算盤大相逕庭;Raimondo在Davos專訪放話前才陪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韓,下機直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平澤廠見識「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半導體廠」,聆聽李在鎔解說旨在超台的3奈米GAA技術。態度一卑一亢,耐人尋味。
地緣策略家的台海戰爭憂患一再扭動美國半導體產業政策演進
「Untenable」不是常用字,在劍橋字典裡的頭一個例句是「A successful military campaign may require giving up some tactically untenable territory.」意思是軍事大戰的成功可能要求放棄戰術上守不住的領域,難怪CNBC對該段談話加的標題是「China-Taiwan Threat」。
Raimondo以台灣落入中國手中的危險來催促反對黨加速通過「創造有利誘因提升半導體在美製造案」(CHIPS法全名),有2種可能原因。一是以恐共症驅動選民壓力,畢竟拜登五月才說:「中國共產黨正在付錢給說客遊說反對此案的通過。」二是她得到的美軍情報認為失守台灣的可能性存在,必須有備無患;正如2021年彭博(Bloomberg)刊文〈世界過度危險地依賴台灣的半導體〉與路透(Reuters)刊文〈矽堡T-Day爭台之戰〉調查諸人士所倡導的。
正當中美兩軍競相戮力進行全軍智慧化時,Google執行董事長Eric Schmidt和前美國副國防部長Robert Work主導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國會報告敲的警鐘尤其響。前者說:「因為我們依賴台灣,我們很快就要失去驅動我國企業與軍事發展的微電子尖端優勢。」後者在國防部警告:「我們只差100英哩就要落後,如果中國攫取台灣和其晶片製造設施。」
最新台海戰爭賽局顯示的美軍空優流失與美國國防現代化慣性
美國最攸久的電視節目Meet the Press在5月15日播放了「War Game: The Battle over Taiwan」專輯,國人本應關注的影片,尤應注意是因該賽局乃由Michele Flournoy博士主導,她自世紀初就是美軍戰略主稿人並給多位台灣總司令、國安局長上過課,2007年創辦美國軍火商、科技大廠與我國政府皆有出資的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2009年出任國防部副部長,但婉拒歐巴馬次任的部長職位;2017年與Antony Blinken合創WestExec Advisors,在Blinken出任國務卿後獨當主持。CNAS的賽局實驗室2019年起就模擬台海戰爭,此次有前美軍空戰司令、原國防部賽局作者、國防議員、戰略學者參加。空軍隨即評論結果假設並稱賽局智多老成可信。
為免劇透掃興,我只講關鍵與背景以助解讀。CNBC主播在三局賽後討論教訓時說他最感意外的是以前戰爭講空優非美國莫屬,扮演美軍的實驗室主任卻在第三局開始時報告:「真實的大弱點是我們無力競鬥或威脅中國的空中優勢」登島援台的美軍只能由潛艇運載。CNAS賽局設定戰爭發生於中共計畫完成軍事轉型的2027年,五月初美軍核武指揮官Charles Richard亦在參院證言:「中國意在2027年達成統一台灣的軍事量能。」
2027年反而將是美軍換裝的武備低潮,要對中國實施整合威懾怕有量能短缺。前太平洋美軍負責台灣防務規劃的David Deptula將軍觀察到美軍缺乏足夠的系統與裝備來持續運補保台成功所需要的武器。抓襟見肘是本世紀美軍戰多力分、武器平台因循的長期後果。
回首力抗中國坐大的戰略、軍備重塑過程,得先經國,而後累年。美軍經費歸國會管,聯邦議員選票在邦不在國,貫徹國防策略最難在於梳理地方既得利益。航母、戰機、潛艦、導彈等上世紀致勝武器平台,可電子裝備越變越貴,卻很難淘汰。參院國防委員會主席John McCain多年苦惱美國體制的慣性與惰性,稱之為軍工國會雜叢(military-industrial-congressional complex)。
聚焦同級大國競爭與保台屈兵之策的美國國防策略大翻修
父祖皆是四星上將的McCain 1987年選上參議員即加入國防委員會,曾被北越飛彈擊落的他志在改革美軍,2015年出任主席終可大力推行。他與Flournoy聯手的《國防政策法》影響最深遠。該法大裁四星上將,廢除軍種官僚由下而上湊合的4年國防審查,代以由上而下確立優先軍形兵需的2018年《國防策略》。
Mark Esper上任防長即宣示推行新策略改造美軍為第一要務,以實現新美國用兵之道:「跨陸、海、航空、太空、網空(Cyberspace)五域,大量人工智慧驅動分析以毫秒計的全域運作。各軍種承接發展次概念如戰鬥後勤、聯合全域指揮控制、聯合遠程火力、與信息優勢。」
《國防策略》屬密件,主稿人寇比(Elbridge Colby)九個月前出的《屈兵之策: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可窺其大要:美國的安全自由繁榮不容許世界主要區域有霸權獨大破壞軍事經濟力平衡,美國因而得在各區域組構反霸聯盟;否則即使美國最強,也擋不住更敢打、更肯冒險的中國稱霸亞洲。要可信地固守第一島鏈,美國必須抽調對次要地區的投入,聚焦對中有限戰爭。有效的美軍準備應當針對中國的最佳戰略─佔取台灣:禁運懲罰難令台灣就範,迅速征服變既成事實為中國上策。整本屈兵之策大半在研擬如何能威懾、阻絕、戰守、收復解放軍攻台。
中美極音速航彈空優差距 以及昂貴浪費未必徒勞的軍工國會雜叢
簡介了經國,更現實的是累年。1999年五月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經此震撼的中國制定了995工程,期能招架美軍世界霸權的攻勢行為。本世紀的關鍵成果是東風21D航母殺手,此種Ultrasonic武器在返回大氣層後能不循彈道而在太空導引、網空防擾下穿透薩德等反導彈系統,精準航向1,500公里內的目標。解放軍2021年的試射使得參謀長聯席會主席Mark Milley稱之為接近Sputnik時刻,空軍部長則稱中美在進行極音速軍備競賽。
製造鏢槍飛彈的Raytheon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軍火商,美軍極音速武器首要供應商,項目金額動輒幾百億美元。它的執行長Gregory Hayes在2021年10月對彭博說〈美國在極音速武器上落後中國好幾年〉。哈佛商業評論少有軍火商專訪,主編在2022年3月25日訪問他時,Hayes說:「我們和政府都在投資這個關鍵科技,但是要10~15年的過程才能趕上中國今天的位置。」不知道是解放軍這半年進展神速呢?還是Hayes與時俱進,說納稅人需要聽的話?Esper任陸軍部長、防長前是雷神副總首席說客,現任奧斯汀則是直接從雷神董事接掌國防部。他與Blinken、Flournoy、Work皆是或曾是專事購併軍工企業的松島資本的夥伴。
美國軍工雜叢的昂貴、浪費,政府多有起訴。習近平反貪也讓我們見識過解放軍的腐敗。美式民主分權仰賴旋轉門菁英來協同合利,資本運作也常促進創新。前文達利歐(Ray Dalio)說過美國打敗蘇聯靠的就是能花銷,第二次冷戰美國未必徒勞無功。
Gelsinger一邊以國安恐懼爭取補貼 一邊給技發長開空白支票
英特爾(Intel)這2年特別熱衷雜叢遊戲,執行長Pat Gelsinger日前還在Davos催促歐美政府儘快通過各自的本土半導體製造補助法案。2021年初他勸說只有一人熟稔半導體科技的英特爾董事會抵擋股東分拆製造的呼籲,提議「redoubling on manufacturing」以重建科技領先,並以所有董事支持他的逆轉策略作為出任CEO的條件。2021年全球半導體短缺轉劇,動搖列強國計民生,恰好為他創造了募資舞台。
2021年7月公布英特爾年年躍進的4年目標後,Gelsinger遍訪西方大國首都與元首,華爾街日報(WSJ)下標〈美國半導體廠訴求補貼玩弄晶片短缺下的國家安全恐懼;說是「不可讓好危機浪費了」〉。
再啟爐灶的代工服務則以國防部的RAMP-C項目啟動。Gelsinger總說歐美製造成本比東亞高三成,比中國高一半,政府為了國家安全必須補貼鉅差;同時又怒斥不應補貼台積電美國廠,因為本土廠商才留得住智財權與最新製程。道德制高者常常不察自身的論述矛盾,按Gelsinger的邏輯,歐洲也不該補助美國企業。
5月中奧瑞岡人報導〈英特爾給技術發展長Ann Kelleher空白支票,希望她能達成逆轉〉。Gelsinger 2月明告股東英特爾要害所在的技術發展部門有無限預算。事實是他總讓紮實樸素的Kelleher去國會證言爭取預算。令人想起盧志遠先生〈中國發展半導體為何爛尾樓多?錢太多〉的評論。Gelsinger應已領教軍工國會雜叢錢是很多但瓜分耗時。
美軍保台與英特爾超台絕對都有強烈的意願,至於能力如何,還是讓我們警覺慎思吧!
台大電機系1977年入學,台大土木系1981年畢業,台大城鄉所1985年畢業,獲加大柏克萊分校區域與都市計劃碩士、經濟學博士班肄業。旅美期間曾任柏克萊國際經濟圓桌研究員及美中日三國貿易論壇美方經理,並於矽谷創設Unitopia Corporation。返台後曾任太一信通公司董事長,從事國內與國際產業電子化,以互聯網軟體顧問貫串半導體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代理流通、至系統組裝各業。2006年遷居宜蘭,設計打造宜人閣民宿,並從事宜蘭史、亞太史與全球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