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面對敵人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這是《孫子兵法》告訴我們的。生產伺服器機殼的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總是說「我們是做黑手的」,在伺服器商機蓬勃發展時,陳美琪低調以對,這是能而示之不能。台灣產業主要是做代工的,總是說自己是無害的夥伴,這也是能而示之不能。
中國從2008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之後,民族自尊、自信來到前所未有的高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幾句話朗朗上口,也迎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大環境確實也存在非常有利於中國發展的要素。
中國生產基地從珠三角擴張到長三角,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長三角的NB、手機、平板電腦製造廠又「被遷移」到成都、重慶、鄭州,而背靠著台商供應鏈的生態系,也提供了中國紅色供應鏈發展的契機。
此時,iPhone上市,過去單向通話功能的手機,開始出現雙向功能,並創造出大量的數據。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中提到網路節點愈多、價值愈高的現象,在中國得到更多印證。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這些中國網路巨擘,在烏鎮召開全球物聯網峰會,一時之間,中國成為制衡美系網路大廠的一支奇兵。
2009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全球頂尖的超級電腦問世,本土的資料中心開始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公司市值也逼近4,000億~5,000億美元。但出國可以享受世界網路優勢與資源的中國,卻將龐大的國內市場視為禁臠,所以我笑稱全世界網路市場只有兩個,一個是「China」,另一個是「Beyond China」。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中國紅色供應鏈面對的是分散型的生產體系,加上G2架構下的中美貿易大戰,蘋果(Apple)、惠普(HP)等公司要求供應鏈搬遷到東協南亞國家,台商不得不從,而中國也要面對產業空洞化的問題。
中國一位知名學者說,「開戰不難,開戰之後如何收拾經濟殘局」,那才是最大的挑戰。台灣海峽風雨欲來,如果真的開戰,那不是台灣單方面可以置喙的,但如果是光說不練的僵局,台灣如何因應,「能與不能」之間,也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
中國的經濟指標背後仍有太多不為人知,「以不能,示之能」,那是好大喜功,昧於時勢的戰略錯誤。中國如果再能韜光養晦十年、二十年,那麼誰又能攖其鋒呢?以中國的條件要與美國平起平坐地叫板,耐心可能比實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