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IC975

從矽谷看台灣奇蹟(7/10):政府描述美好的綠能政策,企業卻毫無信心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論壇共同主持人Larry Diamond,以研究新興國家民主制度聞名,被《時代雜誌》(Time)譽為「Mr. Democracy」,批評台灣不可以在半導體與能源政策上做出相互牴觸的決定。當然,民主先生並非核能專家,在場的清大葉教授也有適當的回應。

台灣98%的能源仰賴進口,但參加這次研討會才知道,台灣直到在2016年才訂定能源政策,2017年才開放再生能源的交易。核能燃料存量是180天、煤炭儲量是30天、天然氣存量只有7天,相較於南韓天然氣9天的安全存量,台灣似乎更為大膽。

大家都知道台灣天災多,夏季用電尖峰時段,又遇到颱風連續來襲時,台灣根本難以因應。與會的一位貴賓說「Life is good, if everything goes by plan.」。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做最壞的打算」,不相信颱風會接續而來;半導體廠、面板廠集中興建,經營效率最好,但也容易一起遭到攻擊,很多事情總是一體兩面。

核能在台灣發電總量中所佔的比重愈來愈少,南部電能每天有200萬~300萬千瓦必須往北部輸送,輸送過程的耗損,都在本位主義中面對很大的挑戰。

胡佛研究中心中有多位是研究兩岸問題的老鳥,其中一位Orville Schell教授,是1960年代美國最早期的留台學生,他太太也是華人,中文相當流利。他說,中國一直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富強兩字的背後少了優雅,中國對台政策除了武力威脅之外,少了另一種折衷的選擇,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現在的台商被要求效忠,低毛利的台商還有多少選擇呢?他用「有品味的社會」(Decent Society)描述他所認識的台灣,並認為國際社會應該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給台灣。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