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台韓貿易數據背後的產業密碼

半個世紀以來,台韓亦步亦趨,從製鞋、成衣、冰箱、電視,一路打到電腦、手機、半導體。1990年代,台灣在電腦為主的產業中取得領先,台灣人很驕傲地說:「台灣人打得你死我活,躺在地上的是韓國人」。

到了手機時代,南韓以CDMA通訊的宗主國為定位,結合高通(Qualcomm),將國內市場打造成全球最先進的應用場域,順勢帶動文創、網路產業的發展,南韓擁有的獨角獸企業,讓台灣人口水流了滿地,但也無力回應。

至於眾所矚目的半導體,台灣專注IC設計與晶圓代工,南韓在記憶體上取得明顯的優勢,台韓各有一片天,但在設備、材料工業上也缺乏足夠的自主能力。

隨著產業進化到物聯網、電動車,台韓在競爭的同時,出現更多合作商機,而這些產業演化,在兩國的進出口資料中,也可以推演出產業發展的密碼。

從2022年前11個月的貿易統計資料推估,台灣電子電機產品在2022全年貿易順差大約1,300億美元,南韓可能落在800億美元左右。其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順差會超過900億美元,南韓則是600億美元左右。

對照電子電機產品的貿易數據,可以看出台灣非電子業的順差貢獻還有400億美元,但南韓僅有200億美元。台灣不僅在規模上超越南韓,貿易品質、多元性也優於南韓。

南韓仰賴大企業的產經結構,在突破關鍵技術、進行長期投資上更有優勢,但面對多元商機時,就經常捉襟見肘,一旦出現台積電這種重量級的大猩猩,又能獲得高毛利,進行長期投資時,南韓企業就難以因應了。

事實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inics)、台積電路數接近,就算一、兩個客戶被三星搶走,也不會改變產業的經營格局。

供應鏈高峰已過,2023年景氣不會在第1季回升的大環境下,南韓半導體獲利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南韓半導體產業的順差貢獻,南韓一年逆差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台海生波,以台系大廠為主的供應鏈無法穩定運作,動輒2,000億~3,000億美元營運資金怎可能安然無恙?

台灣人可能有「破罐破摔」的打算,但就算南韓人高嘆「池魚之殃」,恐怕也難逃戰火或經濟崩盤的威脅,一旦國際秩序重組時,南韓會是贏家嗎?南韓、台灣垮台,日本可以安然無恙,印度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嗎?

不可能,如果全球經濟從東亞三國開始崩盤,南亞、非洲的窮人可能因為通膨、經濟蕭條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那麼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要如何運作?

台灣是全球穩定的基礎,就像「定錨」的效益一樣,別以為這個世界與我們無關,台灣活著,世界安定;台灣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這個世界也將走入另外一種運作型態。

如果三星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的獲利超過記憶體,而這個部門又被台積電壓著打,那麼三星的風險,甚至南韓的風險就浮現了!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