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iPhone出現以前,個人電腦是創造數據的主力,之後的智慧型手機將市場延伸到庶民百姓,而現在大家想像的是電動車與車聯網可能帶來的商機,這將會是第三台的行動電腦。那麼驅動第四台行動電腦的關鍵應用從何而來?
有人告訴我「衛星通信」會是10年、20年後的關鍵力量,那時6G無所不在,山巔水涯也不是障礙,無線基地台不再是唯一的依賴,那麼由半導體驅動的新商機,應用到高頻、高功率的技術需求,無論是應用面或產業面,既是商機也是危機。
此外,我們必須用「時程」的觀念來因應產業的變遷,長期而言,氮化鎵(GaN)必然影響衛星通信與手機的應用。未來5年內,GaN元件運用仍以基地台與軍事用途為主,中低軌道衛星應用則在5~10年內慢慢看到雛形。
台灣就算無法參與基本規格的訂定,但這些未來商機,可能出現高度差異化的應用結構,台商從晶圓製造、IC設計,到終端設備的生產製造都有尚待發掘的商機。
從大趨勢看,無論電動車、人工智慧或軌道衛星等新興領域,中國知道這是國家生存的命脈,必然會善用各種資源,不計成本地打通任督二脈。加上中國市場的多元結構,地方政府「嚐鮮」的習性,都有助於新興科技在中國落腳生根。
以電動車為例,中國電動車之所以能在全球佔有一半的比重,與中國領先推動電動車產業息息相關,而中國市場中,除與物聯網產業連結的商機之外,又推演出城市用的低階電動車與長程、國際規格的電動車。各種價位區間,甚至連結到電動巴士的產業鏈,讓全球仰賴中國供應鏈的同時,也有很多疑慮。
新商機形成的模式可以出現在電動車,當然也會出現在軌道衛星、元宇宙、區塊鏈、虛擬貨幣等各種新興領域。特別是中國具有優勢的維穩、監控、資安領域,中國在國家政策與戰略指導之下領先全球,我也一點都不意外。
對台灣廠商而言,正面思考的人認為商機無所不在;負面思考的人,認為紅色供應鏈崛起,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在美國高喊重新掌握供應鏈時,制衡中國的力量也給了台廠轉圜空間,商機與危機,存乎一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