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809
DTR0829

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上誰怕誰?

彭博說「能源、晶片、台海」將是2023年評估經濟發展的三大關鍵字,而這三個字與台灣的關係也不能僅靠西方媒體,用寥寥幾句來形容。

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我很期待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能源政策。戰爭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一旦開戰,我們只能坐在海景第一排,觀察世界的改變。

但我知道台海生波,朝鮮半島不會安然無恙,如果台灣海峽、朝鮮半島烽火連天,全球經濟重創,我很難不跟第三次世界大戰聯想在一起,台灣不會單獨存在,甚至將成為全球安定與否的「定錨」。

至於晶片產業,台灣因為擁有結構性的優勢,必然可以迎來「黃金十年」,現在需要努力的是幫台灣布局2030年以後的產業競爭力。眾所周知,就算台積電將新的工廠擴張到美國、德國、日本,台積電斷然不會放棄在台灣的研發與生產基礎。

這些新的海外工廠,不外乎是生產力的擴張,以及就近服務區域型、專業型客戶,如果只是考慮矽晶圓的技術,我覺得台灣不需要太擔心。反倒是砷化鎵、碳化矽、量子技術、記憶體內運算這些台灣無力長期布局的技術領域,必須尋找夠多的戰略夥伴共襄盛舉,才能長治久安。

其次,不要低估台灣量產製造業的功能與影響力。根據DIGITIMES統計,2022年底949家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總額約9,500億美元,其中量產組裝的公司貢獻了將近一半,沒有做苦工的電子五哥,台灣的零件業者能高枕無憂,完勝日韓的IC設計業者嗎?

在零件通路業裡,台系大廠與美系通路商的營運模式就大不同,也牽涉到終端市場的消費行為與結構。據我所知,台系大廠以電腦、手機標準型的產品為主力,大規模運作,快速周轉,但也難免低毛利的困境。

美系通路大廠以工控、車用半導體為主力,追求高毛利,因此代理的也都是歐系、日系原廠的半導體,兩者之間難免會有競爭,但合作交流、互補有無也是常態。

面對2023年以後的新局,可以理解NB、手機很難在短期內復甦,而分散型的生產體系與來自物聯網的多樣化需求,對於積極尋求新商機的台系通路大廠而言,當然是個高難度的挑戰。

這也印證了產業結構改變的現實。在產業運作的型態上,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這是意味著「改變」(Change),但台灣產業真正需要的是心態上的轉變(Transition)。

新的一年,充滿挑戰,但過去兩年台廠賺得盆滿缽滿,我想說的是「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上誰怕誰!」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