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電動車帶來的產業變革(9-6):感測器與鏡頭的新商機

Sony與本田(Honda)聯手在CES 2023大展中展示「Afeela」電動車,這輛車有45個感測器,這些可能是雷達、光達或COMS影像感測器(CIS),除感測器廠商之間的技術合作外,也牽動後端半導體大廠之間的競爭關係。

車載鏡頭的鏡片大致區分為玻璃鏡片、塑膠鏡片、玻塑混合鏡片。代表性的企業有南韓的世高光(Sekonix)、日本Kantatsu、舜宇光學、富士四家業者,大約貢獻了全球車載鏡頭市場的80%。

三種鏡片中,玻璃鏡頭的工藝難度、生產成本最高,也有重量的問題,但透光率,耐受性高,主要用在單眼相機、車載鏡頭、機器視覺上。

塑膠鏡頭以大立光、玉晶光、舜宇、佳凌最知名,這種鏡頭工藝難度中等,但耐受性較差,主要用在手機與平板電腦。至於玻塑混合的鏡頭工藝難度較低,容易量產,主要用在手機、監控裝置、車載鏡頭,最知名的是舜宇光學。

車載鏡頭數量持續提高,且與ADAS息息相關,平均每輛車有5~8顆鏡頭,若以每顆1,000台幣計價,這也是個誘人的商機。

舜宇在內的4家車載鏡頭業者,佔總市場的80%,富士、歐菲光都積極布局,關東辰美甚至投資生產設備,由此可見電子產業正在吸納全球最尖端的技術,並創造出更多元的創新應用。

汽車毫米波(mmWave)雷達相較於光達,成本低了很多,且與智慧座艙、ADAS、車載應用、自駕的需求息息相關。毫米波雷達還分為遠程雷達(LRR)與近程雷達(SRR)兩種。

無論是Level 1~5,都需裝設一顆遠程雷達,而近程雷達則根據安全規格上的需要,數量約在4顆不等。在2017~2022年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毫米波遠程雷達CAGR達到35%,近程雷達CAGR更是達到48%。

毫米波為波長1~10毫米的電磁波,也就是10GHz~300GHz之間的頻率,車用毫米波雷達可以透過電磁波信號,掌握物體反射回來的訊號,藉以測定角度、速度、距離。

簡單來說,車用毫米波用於自動煞車預警、行人撞擊防護、防止車道偏移等功能。對業者而言,如何發展出高精確度的毫米波雷達,就是市場上競爭的關鍵。

相較於精度更高的光達(LiDAR),毫米波雷達的精度較差,但具成本優勢,且在雨天時,也有比光達更好的條件,因此成為煞車裝置的關鍵選擇,兩者之間具有互補的意義,並非是完全相斥或競爭。

此外,Tesla在2021年時一度移除毫米波雷達,理由是毫米波雷達對於蝶狀金屬、垂直橋面的判斷上容易失真,不過Tesla在2023年再度導入毫米波雷達,關鍵在於毫米波雷達在收集數據時,仍具有很大的優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