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轉型服務化 建立全新績效指標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株式會社
參數科技

製造業轉型服務化 建立全新績效指標

  • DIGITIMES企劃

如何協助品牌客戶掌握銷售或維修的資源,減輕商品庫存的壓力,是製造業可以思考的轉型方向。DIGITIMES攝
如何協助品牌客戶掌握銷售或維修的資源,減輕商品庫存的壓力,是製造業可以思考的轉型方向。DIGITIMES攝

過去依賴大量生產,壓低成本的代工生產型態,再就不是台灣製造業面對競爭日益劇烈的國際環境時,所能仰賴的營運模式,即使是設法掌握關鍵技術,面對先進國家的專利布局或技術門檻的阻擋下,仍然不是長治久安之計。

因此,即使是強大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還是於「致股東報告書」中宣示,2013是鴻海關鍵年,鴻海將從製造與技術往「科技服務」延伸,並以貫通第一哩路(first mile)到最後一哩路(last mile)為發展目標,也可看出「製造服務化(servitization)」已經成為製造業未來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能力。

製造服務化一詞最早於1988年由Vandermerwe和Rada提出,強調以顧客為主的(customer-focus)「bundle」概念,結合產品、服務、支援、知識和自助服務,而服務為最重要的元素。

而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定義,科技服務亦即製造業服務化,是在現有有形產品製造的基礎上,往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往左延伸,就是往研發延伸,透過提升研發能量,提供客戶新產品規劃與設計的服務能力;往右延伸,則是往末端客戶的方向走,除了發展品牌策略外,如何協助品牌客戶掌握銷售或維修的資源,也是製造業可以思考的轉型方向。

但製造業究竟要如何檢視轉型的方向?究竟是要向右延伸?還是向左延伸?抑或是兩者都應該發展?而轉型的具體評估標準或方法,又該為何?其實深深困擾著業界。

為了能讓台灣本土製造業對於轉型製造服務化,能有所依循,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莊立民指導碩士生李豫伯,在2012年以國內製造業如台積電、東台精機等共計14家個案公司,以及216份實證問卷為研究對象,建構「製造業服務化能力衡量量表」,作為製造業提升服務能力的參考指標。

企業戰略目標需重新訂定

第一個評估指標為客製化能力,企業是否經常利用顧客調查,分析市場現在及未來對服務及產品的需求。對長期仰賴代工訂單的企業而言,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足,而且過去常會認為,只有發展品牌的業者,才需要了解市場,但現在為了能夠提升服務能力,即使是代工製造業,也必須要能提供市場需求的產品規格及預期效應,並針對市場需求的服務型態、產品品質、售價或交期進行分析。

但就算企業願意分析市場資訊,企業本身是否有能力充分運用資源及設備,達到最大的生產效益,控制產品生產費用,規範產品的升級流程並付諸實施,也是評估的重要指標。

最簡單的判斷指標,就是企業是否有積極針對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對顧客進行滿意度調查,如果連滿意度調查都付之闕如,製造業想要達到服務化的轉型目標,其實只是緣木求魚。

因此,製造業服務化必須要有全新的價值主張,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監控產品品質以及服務效能,並且能根據結果對各項參數進行修正,而不是等交貨後,有客戶抱怨才修正。

此外,朝服務化轉型的製造業,也需要具備對外採購貨物和服務的能力,並經常推動有關銷售、市場行銷、服務等顧客關係管理的活動,如舉辦公開研討會。企業內部也要經常綜合運用企業資源、透過計畫、實施、組織、控制,來實現企業的品牌戰略目標,經常針對品質、交期、售價、品牌等各項因素與目前或潛在的競爭者進行比較。

組織、管理、規範 都要有全新面貌

要達到前述的策略目標,製造業顯然需要全新的企業組織,如要參與公開研討會,中高階主管就需要公眾表達能力,而非人際溝通能力而已,企業人力資源政策,是否有因應新型態的需求,鼓勵員工學習第二專長,就成為觀察指標。

此外,由於交易形式變得更加複雜且快速,企業的IT管理系統,要有能力整合製造、轉運、分銷與銷售,甚至要建立電子商務平台,來整合採購、開發、業務、銷售、製造各部門,以管理內、外部的各項事務,做最妥善的資源規劃與運用,並針對每套製造或服務流程,進行精緻的管理。

製造業要朝服務化轉型,也必須要訂定全新的交易規範,包括產品或服務條款、買賣雙方各項服務權利義務等,都要加以規範。尤其是因為客製化過程,買賣雙方常會共享許多智慧財產,包含設計開發、製程條件與服務模式等商業機密,不但要做到必要的保護,買賣雙方對於智慧財產權使用的授權與權利歸屬,也都必須更加重視,並有進行規範的能力。企業也必須更重視內部控管能力,如資訊安全及商業機密保護等。

重視企業品牌價值

製造業服務化的最終目的,應是以顧客導向為主,提供結合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以提升企業和顧客的一致目標。由於其中涉及「製造系統的創新」,包括全生命週期的思維、新的價值主張、營運模式、內外組織流程與能耐、人力訓練等配套措施,想要轉型服務化的製造業,不但要建立一套衡量製造業服務化能力的指標,以作為企業自行診斷分析本身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組織如何培養成員更強的職能,來強化企業製造服務化的能力。

尤其是對於品牌價值及行銷活動的認識,更是長期以代工模式為主的製造業,相當陌生的領域,但由於現在的客戶多以產品品質為主要訴求,製造業服務化也必須重視包括產品市佔率、客戶滿意度等品牌績效指標,否則將難以徹底轉型服務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