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善盡能源管理 孕育綠能好宅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5
DForum0115

智慧建築-善盡能源管理 孕育綠能好宅

  • DIGITIMES企劃

不可否認,在智慧建築八大指標裡頭,「節能管理(Energy Saving Management)」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一棟建築物,若無法針對電源設備系統進行維護管理,也達不到節約能源效果,硬要說它「智慧」,似乎相當牽強。

政府再三強調,10月份電價漲定了!看到這裡,相信不管是一般民眾,乃至於工商業或農漁業等從業人士,肯定都眉頭深鎖,但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面對國際油價或燃煤價格波動的承受力道脆弱,因此漲電價就成了大家有苦難言的宿命。

能源管理系統是「綠色好宅」的必要基礎。

能源管理系統是「綠色好宅」的必要基礎。

既然在能源供給方面「先天不良」,我們更不容「後天失調」而揮霍無度,所以不管是為了降低電費成本,或迎合環保意識,都必須善盡節能之責;於是乎,一些用戶為了激勵員工或其他居住者響應節能措施,遂透過宣導、獎勵、懲罰等恩威並濟的方式,試圖引發大家的節能意識,徹底導正用電習慣,在此同時,也指派專人隨時緊盯溫度計變化,穿梭各個空間角落關閉空調,怎料這一連串的努力,反應在電費的減少幅度,卻極為有限。

為何如此?主因就在於,用人工來推動節能管控,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比方說,每個人對於溫度的感知就不盡相同,某一特定溫度,有人也許覺得適中,但難免有人認為太冷或太悶,這般認知上的歧異,就可能導致原本渴望追求的節能效益,消弭於無形;況且,雖然就一般人認知,空調設備一向是用電最兇的環節,但即使如此,用戶又怎知當中的冰水主機、冷卻水塔還是分離式冷氣,何者才是最大元兇?或許若干裝置老早就有故障,造成用電異常,不揪出這些禍根並加以解決,如何對症下藥?

再者,除了空調外,在居住或使用環境之內,尚有照明、飲水機、烤箱、微波爐、洗衣機、電鍋、電視…等各類型電器設備,它們各個都有可能是能耗殺手,用戶豈能只管空調,而漠視這些裝置持續耗電?

在此前提下,唯有借助智慧建築裡頭的「建築能源管理(BEMS)」,交由系統自動發揮偵測與控制功能,才能收到斧底抽薪的效果。

即時掌握用電量  拒絕再當盲劍客

有業者說的好,「一大堆的不知道,是該如何節能起?」為了追求節能效益極大化,第一步就是要避免自己成為事後諸葛,不要每次等到接獲電費帳單才知用了多少電,因此必須把傳統的機械電錶換置成智慧電錶,由它負責自動監測用電情況,而且根據前端不同電流感測器(就近安裝在不同的受控設備)的對應關係,了解究竟是哪些裝置耗電量較大,如此才知道自己的節電空間到底有多大。

當然,前面的一干元件,充其量只是數據的蒐集器,它們張羅而來的資訊,必須以一個集中化的圖形管理介面加以展現,透過這個介面,管理者才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運轉數據、系統活動記錄甚至是告警訊息,一切眼見為憑,而非像過去一樣老是扮演盲劍客。

這麼多資訊,可不是讓用戶在當下看看而已,若欲發揮效果,少不得需要長期監控,並善用年月日報表等機制進行交叉比較,如此一來,才可望從中看出端倪,據此制定出最佳化的用電策略,接著再利用時間排程等方式,施予嚴謹控制。

比方說,包括學校、醫院等必須採用飲水機的用戶,以往總是為這個設備花了大把冤枉錢,只因飲水機每逢溫度不足,不論在白天或黑夜,都會運轉加熱,如果在白天人來人往之際,或許還說得過去,但倘若是在空無一人的夜晚,這樣的運轉耗能可說毫無意義,值此時刻,用戶即可進行排程控制,限定飲水機只能在特定時間內運轉。

再者,每天一大早開始上班時,理所當然室內環境一定較為悶熱,此時系統就可將空調溫度設定在較低位置,以求快速冷卻室溫,等到15~20分鐘達到效果過後,再逐步將溫度調升為攝氏26~28度等較高水準,爾後至中午或黃昏時,再視人數及現場環境狀況做出調整。

在此周延的管理控制下,一來可避免節能措施影響使用者的舒適便利感,二來又可確保每一分一毫的耗電都花在刀口上,不致花費無謂的能源使用成本,一旦做好這兩件事,要想實現「綠能好宅」,自然水到渠成。

關於智慧建築專欄

隨著ICT產業邁入智能化應用新藍海,為加速台灣智慧應用創新服務之發展,建構產業全球發展之能量,特別企劃智慧建築之系列專欄,分別就「技術與標準」、「導入及運用」以及「案例分享」進行系列報導,並定期於每周三上刊,若讀者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建議,或希望投稿,請聯繫:elisha.hung@digitimes.com洪小姐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