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e戰略系列報導: 一個不一樣的仁川
啟用剛剛滿8週年的仁川機場,目前是全球航空貨運第2大機場,每年進出旅客則排名世界第12,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仁川機場已經連續4年榮獲國際航空協會(ACI)選為全球服務品質第一名的機場。這個評比的對象,涵蓋了全球1,700多個主要機場,包括口碑甚佳的香港赤蠟角、新加坡樟宜機場等,但仁川機場仍以「無接縫機場(Ubiquitous Airport)」的訴求傲視全球。
在貨運方面,世界級的運籌公司DHL,選擇仁川做為亞太地區的「物流倉儲中心」,DHL將投資5,000萬美元,將仁川的倉儲中心擴大5倍。這座倉儲中心,將以中國北方、俄羅斯與東北亞地區的物流運籌為核心,並將串連、強化東北亞與北美之間的物流體系。新完成的仁川物流倉儲中心,將有最先進的自動分流、X光檢測、自動測重機等最先進的設備,這些設備將使每小時的貨物處理量,從目前的2,500件,提高到1萬3,500件,而3台最先進的X光設備,也將可以每小時處理5,400件貨物。DHL的亞太總裁表示,過去4年南韓的國際特送包裹,每年以50%的成長率成長中,仁川已經成為東北亞地區的門戶。
為了確實掌握仁川機場的效率,南韓電子新聞記者曾以實際走訪的方式,一一查證仁川機場的各種先進設施。在往機場的路上,記者先以手機,與航空公司的服務櫃台連結,透過無線網路進行Check-in的程序,透過手機確認,不僅可以選擇座位,也可以得知航班延誤、停車等相關訊息,推出一年以來,已經有超過4.2萬人次使用過此一服務,但目前這項服務僅限於韓亞航、SK Telecom、KTF的使用者,離全面普及還有一段時間。
為了縮短旅客在尖峰時段登錄的時間,仁川機場現在共設有55個旅客自助登錄櫃台,此項服務深受旅客好評,除了韓航、韓亞航兩家南韓國籍航空公司之外,國泰航空、西北航空、KLM也與仁川機場合作,透過自助式的登錄櫃臺,協助旅客完成登機手續。在自助櫃台提供服務之後,平均每位旅客完成登錄的時間,從過去的12分14秒,大幅縮短為2分40秒。不僅如此,仁川機場還為自助登錄的旅客,設置了特別的行李櫃台,加速行李通關的流程。更令人驚訝的是,一直被視為非常保守的「出入國審查程序」,在仁川也有大幅度的變革。隸屬於南韓法務部的仁川出入國審查作業,也開始進行無人化服務的實驗階段。南韓法務部在仁川機場設置了8個回國、12個出國無人審查櫃臺,透過自動化的臉型、指紋等審查程序,預期可以讓旅客節省更多的時間。只要一完成這些程序,就可以透過護照條碼的登錄,完成所有的出國手續。
此項服務,從2008年4月起,開始以航空公司的機組員為對象實施了兩個月,之後便開始推廣到一般旅客,到2009年3月底為止,已經有5.3萬人次登錄使用。除了這些程序性的工作完成電腦化之外,仁川機場在數位指示牌、大型數位看板上的應用,也是全球最佳的水平。過去在很多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往往需要1.5個小時,但仁川機場很自豪的說:「只要您會使用相關設備,從Check-in到登機,僅僅需要35分鐘」。
以IT做為城市決戰的關鍵
2009年,對仁川而言是個城市發展的關鍵年。以往,仁川與首爾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台北與基隆之間的關係一樣,仁川僅僅被定位為首爾的「外港」。但8年前,仁川機場完工啟用之後,仁川取得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條件,南韓政府也將仁川升格為直轄市,而2009年起,仁川自貿港也將進入新的紀元。
規模大約比桃園自貿港大5倍的仁川自貿港,未來將扮演東北亞航運樞紐的角色。為了配合自貿港,以及長達13公里的仁川跨海大橋等大型建設啟用,仁川將於2009年8月舉辦「仁川都市祭典」,負責承辦仁川都市祭典的委員長,便是前三星半導體社長、信息產業部部長陳大濟。
以「世界名城」為目標的仁川,請來具有企業管理經驗、國家產業規劃經驗的陳大濟擔綱,這也是南韓政府善用民間企業資源的實例。仁川,是1952年韓戰末期麥克阿瑟將軍率軍登陸的地點,而登陸的地點「松島」,便是仁川城市祭典的主辦場所,祭典預定舉行的時間將長達80天,而「松島」便是南韓未來城的模型。南韓政府將以「U-City」的架構,將松島建設成為無接縫的安全、效率、現代化城市。仁川城市祭典的籌委會表示,此一祭典將有100個國家、500個城市、1,500家企業參與,預期會有25.8萬名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到松島見證仁川的改變。
陳大濟豪氣萬千的說:「仁川將以高品質的Content做為評估成敗的關鍵」。
各個地方自治單位各司其職、互補有無
不僅僅是仁川,根據南韓政府的規劃,南韓的9個道、7個直轄市,已經規劃成7個廣域經濟圈,每個廣域經濟圈,各有專注的產業重心,以確保彼此之間能夠互補、支援。而最具前瞻創意的是,位居日、韓對馬海峽上的濟州島,被規劃為資訊科技的虛擬自由港。全世界任何一種標準,都可以在這個孤懸於海外的島嶼,進行各種實驗。
在過去幾年,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釜山影展的消息,這個消息並非毫無來由,或是靈光一閃的即興之作。釜山一直都是南韓的影劇中心,而近幾年的數位化,更是有口皆碑。慶尚北道的大城大邱,則是遊戲軟體的發展中心,1980年經歷過光州事件的光州,早已不見當年肅殺景象,繁榮的街道上,處處是新世代的LED照明設備,因為這裡是南韓的光電產業中心,南韓將產業與應用緊緊結合的戰略,在這裡一覽無遺。
至於多次被討論是否應規劃為南韓新首都的大田市,位在南韓的中部,以高速鐵路車程計算的話,離首爾大約一小時的車程。如今在離大田不遠的地方,有塊72.9平方公里的土地,將被規劃為中央政府辦公廳的所在,這塊土地被命名為「世宗市」,李氏王朝的「世宗」,便是發明韓語的李朝名君,更被南韓人視為南韓人智慧的象徵。世宗市將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智慧型城市,在智慧型街道、公共管線、資訊安全等六個面向,南韓人希望將世宗市,以重新造鎮的觀念,建立一個產業發展模型,並將這個成功的模式,銷售到全世界各國。
此外,南韓還規劃2012年在韓半島南端的小城麗水,規劃一個可以吸引795萬名觀光客,創造9萬名就業機會的世界博覽會。南韓的「麗水」對台灣人而言,是個陌生的城市,但在南韓歷史上,南韓的民族英雄李舜成將軍,曾經在16世紀初,在這裡以龜殼船打敗豐臣秀吉。對南韓人而言,這裡曾經有過朝鮮民族浴血奮戰的遺存。善用歷史事件與現代科技之間藕斷絲連的牽扯,更容易喚起南韓人對於國家的認同,而這種認同並不僅僅限於民族情感,也深具科技意涵。
南韓人化不可能為可能;但台灣各縣市爭取台積電、鴻海設廠,但卻從未考慮地方定位、產業特質,台灣產業面對同質性過高的問題,不僅出現在產品本身,也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思維的同質性。
無接縫智慧型城市(U-City)的應用實例
從2008年的10月31日起,南韓開始接受民眾將原有電話號碼改成網路電話的申請,不到6個月期間,申請轉成網路電話的群眾,已經超過100萬人,特別是在景氣低迷的階段,這種能夠大量節省電話費的服務機制,當然讓消費者趨之若鶩了。但更值得讚美的是,南韓一般市井小民都已經充分接受了新科技的洗禮,對於系統的更換,以及更換系統的誘因都能充分理解,這是南韓社會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
在IPTV方面,2008年11月起,韓國電信、SK寬頻、LG數據通信等3家公司開始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到2009年4月底為止,用戶已經達到190萬人。南韓由下而上,利用消費者早期投入、參與創造市場商機的作法,已經為原本規模僅屬中等國家的南韓,有了最佳的基礎環境,也因此吸引世界級的大廠,競相以南韓市場為標的,從事先期技術的實驗與投資工作。
在陳大濟的牽線之下,全球網通龍頭企業思科董事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訪問南韓,晉見李明博總統,並承諾將在南韓仁川松島未來城設立U-City全球營運中心,並在U-City的架構下投資20億美元。這是南韓有史以來,外資企業在南韓最大的投資金額,而這種研發型的投資,與硬體量產大不相同,更是彌足珍貴。
南韓政府在2008年頒布了「U-City施行細則」,讓所有有意投資智慧型城市的企業有所依循。思科在南韓成立的專案小組,評估將全球U-City營運總部遷到仁川松島的可行性。在錢伯斯訪韓敲定投資計畫之後,思科將在2009年投入11億美元,在松島成立智慧型都市全球研發中心,這棟高達65層的大樓,將命名為東北亞商貿塔大樓,這棟大樓也將會成為松島的地標。
思科將在這棟大樓研發智慧型城市的各種服務與解決方案,除此之外,思科也將投資4,000萬美元以上的資金,在陳大濟旗下的創投企業。李明博總統在接見錢伯斯的會談中,自信滿滿的表示,結合南韓的基礎建設,思科將可以得到滿意的回收。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南韓以優質的應用環境,吸引到網通龍頭企業,這也是思科前進全球網通市場的橋頭堡。從市場規模而言,人口僅有4,850萬的南韓,仍然可以以最先進的應用環境引領風氣之先,台灣並非不能,而是不知道如何起步,動作慢,也是因為相關法規闕如,以及缺乏產業發展共識而已。
2014年,仁川將主辦第17屆亞運會,亞運籌委會已經設定將以DMB、IPTV、WiBro等南韓最具競爭力的技術領域為主軸,強調「IT競技場」的主辦戰略,相信會讓參與亞運的人耳目一新。
現在,所有參與U-City規劃的南韓政府官員有非常高度的共識,他們說:「再也沒有比U-City更好的國家品牌了!」,而U-City也將會是南韓繼LCD與手機之後,另外一個高成長的產業。來自台灣的遠雄集團,從LG引進數位家庭的架構,在台灣轟轟烈烈的推出二代宅;而新竹地區首屈一指的新建豪宅「大觀無極」,將從三星引進最先進家庭安控與服務系統,但三星、LG真正的目標並非僅僅是一個社區的資訊服務專案,這兩家南韓大集團看中的是各國引為風尚的「造鎮」計畫,這些造鎮計畫背後的「智慧型城市」商機,才是南韓集團的真正目標。
南韓將以全球最高水準的資訊科技、建築科技,將「南韓型U-City」的模型建立起來,才剛開始便已經吸引了來自中國、中東地區的政府官員,絡繹於途,到南韓參訪南韓U-City的建設計畫。但,「U-city」只是一齣美麗的舞蹈,或只是空中樓閣呢?
政府成了超大型的「系統整合商」
根據南韓方面的統計,2009年南韓U-City的國內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韓元(2.4億美元)。從2008年第1個U-City的華城東壇(譯音)實驗計畫完工之後,2009年陸續有21個基地正在興建U-City,另有39個城市正在規劃中。由於看好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低碳、節能社會的新社區經營型態,南韓對於智慧型、無接縫式的新型城市抱持著高度的興趣,南韓也相信智慧型城市的內涵中,可以為IT的技術優勢帶來新的附加價值,而就業機會更是難以計算。南韓國營的土地開發公司甚至估計,到2013年時,全世界的智慧型城市市場商機可能高達2,000億美元。因此,南韓在基礎建設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希望能夠掌握未來型城市的經營要訣。
在智慧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首先可以看到的商機是第4代無線寬頻環境與RFID的應用商機。而在新世代智慧型城市造鎮的建築過程中,有智慧型建築、U-Park、U-Home等商機,而城市造鎮完成之後,更有無接縫交通體系、教育、消防等可以發展的空間。而南韓人更看好,當南韓從本土累積造鎮經驗後,可以將相關經驗,結合南韓的海外建築業、資訊科技業者,甚至外交體系,將整個南韓的無接縫城市造鎮經驗,全套移植海外市場。為此,南韓已經定下未來5年內,結合南韓的綠色城市發展構想,將無接縫的智慧型城市建築概念,移植到全世界100個以上的都市。事實上,南韓已經有相類似經驗移轉到中東、越南、哈薩克斯坦的成功案例。
當然,南韓發展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也不見得是一帆風順,而在興建第一個智慧型都市東壇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尚待釐清的疑慮。例如,智慧型城市的維持費用、城市經營的獲利模式、公共服務事業的共享等,都還面對很多的難題。雖然不斷有人提出,以公共資訊分享、U-Bike、保全體系、能源節約、宅配、郵遞等方式創造獲利空間,但顯然這些還不足以讓消費者會因為智慧型的概念,願意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這些難題,都與政府的施政決心、企業的參與程度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目前南韓的智慧型城市發展構想,仍屬於初期萌芽階段,但向來敢於挑戰未來的南韓人,在很多「省級」的地方自治機構,設置了專責協調各種IT應用事宜的特殊任務編組。南韓人在鋪好的軌道上發展科技,台灣則在叢林中,希望找到發展的路徑,在每條路徑大不相同,彼此之間缺乏交集的情況下,事倍功半的,當然是沒有充分準備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