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DForum0115

工業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

  • 陳玟茹台北

人類從開始工作以來便不斷努力地想把部分勞力負擔轉移給機械,如某些滑輪、絞盤與起重機等器具的遺跡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工業革命時發明了蒸氣火車頭,以機械動力取代了大量的人力、獸力,而廣泛應用機械化與初步將機械併入作業系統一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後終於實現。

自動化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生產力及降低成本,高的生產力加上低的成本就是強大競爭力的本錢。而自動化的推行可分為大、小二個層面:大的層面是整個公司的物流分站(亦為一般的後勤)規劃(Corporate Logistics Planning)或整體企業的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小的層面則是生產線的生產程序規劃(Manufacturing Process Planning)。

對中小企業來說,生產程序規劃應該是自動化的第一對象。從設計、分析、製造、樣品檢試到大量生產等步驟能自動化即可省時省力,尤其縮短接訂單到送貨的時間。就能達到增強競爭力之目的。

台灣的企業大都是中小企業,現已有一部份的中型企業著手於生產程序的自動化,但自動化項目仍然限於技術性的電腦應用,例如模型電腦化、電腦控制加工及製造等。至於連串設計、分析及檢試的系統電腦軟體與整體管理系統的電腦應用仍然缺乏。

管理過工廠的人都知道工廠自動化(FA)的重要性,目的不僅在節省人力更在提升品質。以「車修」為例,從傳統的手搖式加工到CNC自動化,工人只需要做簡單的放置與取出的動作,其他的流程全由電腦自動處理、控制,這對於人員的經驗、體力與技能的要求大幅下降,安全性大幅提高,在工人的選擇上也不再需要受到性別的限制、就業意願相對提升、產能增加,對於企業的管理產生了莫大的好處。

管理自動化的道理與工廠自動化一模一樣。自動化是將知識與技能包在一起的實體物(自動化的裝置或者是機器),來達到自動化的目的。自動化也就是標準化與智能化,降低了人員體力與技能的需求,提升了成本的效益,確保了品質。

傳統的管理靠管理制度,也就是政策與流程來落實,有「有效性」的考慮。ERP解決了效率的問題,管理制度的優劣,則決定了有效性的問題。而管理制度能否落實則牽涉到非常複雜的人性與能力的考慮。一個總經理或是經理能不能有效的來落實管理制度,這有能力上的考量,而制度能不能落實則牽涉到人性與能力。任何高明的人都有時間與精力上的限制,更不要說許多企業幹部還有Know-How不足的問題,所以擁有良好的管理工具勢不可免。

如同,車床的機器加了一個NC的裝置就能夠大幅提高效率、降低學習門檻、節省成本、確保品質。在管理上,良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將管理的要求裝載進來,預先管理與控制,讓時效性或有效性的問題迎刃而解,所謂的管理自動化(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MAS)將這樣的工具稱為管理建構器(MA Builder),也就是融合WF、BI、EP等IT工具,並將MA Builder加上產業、管理知識以及Know-How的應用,建構出管理自動化應用(Management Automation Application;MAA)服務內容。

FA是經由各個部分點點滴滴的應用累積起來的,例如車床、銑床、沖床、研磨自動化、自動打包系統、自動送料系統等等,最終希望達到全廠自動化的目標,MAS與FA一樣,透過各個階段不同內容的管理自動化應用,最終也是希望達到全企業管理高度自動化的目標。

台灣工業自動化所提大小二個層面都需納入推行的範圍。由於社會的多元化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需求,台灣的企業由併購而產生大企業的可能性會增加,而現有的較大型企業朝向國際化也是必然的,以企業資源規劃的自動化將是自然的趨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