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配備逐漸到位 NFC行動付款正夯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Event

硬體配備逐漸到位 NFC行動付款正夯

  • DIGITIMES企劃

蘋果雖然不表態支援NFC,但然看好行動支付應用,在2012年6月WWDC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專屬手機應用程式Passbook,並內建在手機中,可用來滙整各種消費折價券與電子化票證。Apple
蘋果雖然不表態支援NFC,但然看好行動支付應用,在2012年6月WWDC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專屬手機應用程式Passbook,並內建在手機中,可用來滙整各種消費折價券與電子化票證。Apple

追求便利生活一直是資通訊技術進步的動力,尤其在行動連網技術成熟、智慧型手機普及後,讓人們生活的便利性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隨著手機程式APP的多元發展,行動裝置所能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而現今討論最熱烈的莫過於行動支付。

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全球行動支付交易額在2013年可望達到2,354億美元,較2012年的1,631億美元成長44%,預估2017年將成長至7,210億美元,至於使用人數則是從2012年的2.008億人增加至2013年的2.452億人,預估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總使用人數將超過4.5億人(表1)。Gartner研究總監沈哲怡進一步指出,全球行動交易量與交易額在2012年到2017年間,將以平均每年35%的幅度成長。

Zoosh技術利用超音波當作資料傳輸的媒介,智慧型手機本身不必再加裝任何硬體裝置,而是安裝APP應用程式,透過手機原本就有的喇叭與麥克風進行通訊。Naratee

Zoosh技術利用超音波當作資料傳輸的媒介,智慧型手機本身不必再加裝任何硬體裝置,而是安裝APP應用程式,透過手機原本就有的喇叭與麥克風進行通訊。Naratee

台灣法規鬆綁 NFC行動付款起跑

簡單來說,行動支付就是透過手機進行交易付款,其形式有很多種,像是以手機簡訊為基礎的付款方式(買賣雙方透過簡訊確認交易金額及完成交易)、直接併入電話費帳單計算的小額付款機制、設計成二維條碼形式的禮券或折價券、手機版本的網路付費機制(如:PayPal)、透過APP軟體與讀卡機將手機變成信用卡刷卡機(如:Square)、NFC非接觸式付款等。

目前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小額付款與手機版網路付費機制,不過隨著宏達電(HTC)、三星(Samsung)、諾基亞(Nokia)、Sony...等手機大廠,先後推出支援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加上國際刷卡組織MasterCard、Visa的大力推動,NFC行動付款應用變得前景可期。

根據Gartner預測,2013年NFC占行動支付總交易額的比重雖然只有2%,不過隨著NFC手機與非接觸式感應器(即讀卡機)的普及,自2016年開始,NFC占總交易額的比重將會有顯著成長。研究機構Visiongain認為,2013年全球NFC手機銷售數量為3.02億,約為總手機銷售量(15.1億)的20%,而這個比重將會持續成長,預估到了2016年,全球手機銷售量中有41%為NFC手機。

Juniper Research針對NFC市場的研究報告則指出,目前全世界有20個國家已經或即將開展NFC業務,舉例來說,法國政府於2010年開始全力推動NFC行動支付應用服務,至今全法國已經有638萬名使用者;Google與花旗合作在2011年於美國推出電子錢包服務Google Wallet,透過NFC手機進行刷卡交易;大陸則是在2013年7月首度推出「NFC手機一卡通」的便民服務,由中國移動與北京市政交通公司共同合作,將原本「北京一卡通」的服務延伸到NFC手機,用於搭乘北京市的地鐵、公共汽車或是特定商店小額付款。

回到台灣來看,自2012年便開始有業者以結盟方式推出NFC行動付款業務,只是礙於法令限制加上NFC手機並未普及,因此並未引起市場迴響,慶幸的是,行政院金管會終於在2013年1月解除法令限制,只要銀行提出申請核准後,便可發行具有NFC功能的手機信用卡,目前共有7家銀行獲准發行,也因為法規鬆綁帶動產業發展,甚至有業者將2013年定位為台灣行動支付元年。

NFC獨占鰲頭 TransferJet/Zoosh技術難匹敵

有別於其他應用領域(如:智慧穿戴式裝置、工業自動化...等),各種短距無線傳輸技術百家爭鳴的態勢,在行動支付這個新興應用上,受到手機廠與發卡組織的支持,NFC幾乎成為各家廠商的惟一選擇。

由於行動支付講求效率與準確性,如果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成付款,或經常扣款不成功,這項工具勢必不會引起使用者的興趣,而NFC在13.56MHz的高頻頻段運作,採用近距離感應的通訊模式(傳輸距離在10公分以內),比較不容易出現受干擾的情況,再加上不需插拔連接線或進行配對設定,只要兩個NFC裝置相互靠近感應一下,就可以進行點對點資料交換,且建立連線時間小於0.1秒,在行動支付應用上比其他短距無線傳輸技術更具優勢,例如:藍牙必須經過配對程序且干擾較大,而NFC只須透過實體動作(感應)就能建立虛擬連線,就目前常見的無線技術來看,還沒有看到哪一個可以像NFC這樣簡單又快速,也因此使其成為行動支付的主流通訊技術。

當然,NFC雖然在行動支付應用上取得領先優勢,但不代表沒有競爭對手,像是由Sony提出的TransferJet,或是Naratee公司提出的Zoosh,都是針對行動支付所推出的新興傳輸技術,但就目前發展態勢來看,短時間內應該沒有趕上NFC的可能性。

Sony於2007年提出TransferJet概念,並在2010年正式發表1.0版,之後並成立TransferJet協會來推廣此技術,目前加入此協會的會員數並不多,且大部份是日商公司。TransferJet採用超寬頻(Ultra-Wideband;UWB)技術,運作頻段在4.48GHz,其運作模式與NFC相似,均為近距離、非接觸式、點對點傳輸,換言之,兩個具有TransferJet功能的設備只要相互靠近就能交換資料,不需要經過設定、配對等程序,其與NFC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感應距離與傳輸率。

先就感應距離來看,前述提及NFC傳輸距離為10公分,這是在被動模式下的上限值,但若為主動模式則傳輸距離最遠可達20公分,至於TransferJet感應距離則約在3公分以內。再就傳輸率來比較,TransferJet最大資料傳輸量為375Mbps,傳輸1個小時的電視節如:170MB的MPEG 4影片,只需要幾秒鐘時間,而NFC最大資料傳輸量也只有424kbps,約莫TransferJet的900分之1。由技術面來看,TransferJet只有傳輸量遠勝於NFC,但是這對行動支付的應用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些被交換的付款資料只是一些文數字,本身資料量就不大, 沒有高速傳輸的需求。

至於Zoosh技術比較特別的是利用超音波當作資料傳輸的媒介,智慧型手機本身不必再加裝任何硬體裝置,而是安裝APP應用程式,透過手機原本就有的喇叭與麥克風進行通訊,其運作模式也與NFC類似,將智慧型手機朝已經設定好的付款裝置輕輕揮一下,就能開始交換資料。不過關於Zoosh的感應距離與傳輸量,Naratte並沒有明確說明,且在安全性上也有待證實,由此看來,Zoosh的優勢在於那些沒有NFC功能的手機,可以用相對低廉的成本使用行動付款服務,只不過現行付款裝置(如POS)多半沒有喇叭與麥克風,如何吸引提供服務的商家接受Zoosh付款,也成了此技術普及的一大挑戰。

Apple不肯表態支援 恐影響NFC行動支付推動速度

總結來看,在現行短距無線傳輸技術中,NFC是比較適合行動支付的選擇,不過NFC行動支付若要加快速發展速度,智慧型手機大廠Apple的態度將是關鍵,蘋果至今仍未在iPhone/iPad內支援NFC功能,成為NFC行動支付推廣上的一大阻力。

消費者使用NFC行動支付的方式有3種,將NFC晶片與天線內嵌到SD記憶卡中、內建到手機硬體平台、或整併到用戶識別卡(SIM)裡,而Apple為整機封裝,使用者無法打開手機背板,另外裝入具有NFC功能的SIM卡或SD卡,再加上硬體沒有原生支援的情況下,iPhone用戶若欲使用NFC行動付款功能,只能選擇在手機外殼加裝NFC背夾,但這方式的市場接受度勢必不高,大部份用戶是為了時尚、美觀、流行等因素而購買iPhone,既是如此,又怎麼會願意在手機外殼加裝背夾掩飾iPhone的真面目呢?!

蘋果雖然不表態支援NFC,卻不代表其不看好行動支付市場,蘋果在2012年6月WWDC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專屬手機應用程式Passbook,這是一隻集合各種消費折價券的應用程式,另外還可以存放登機證、門票(如:電影票)、商店會員卡等電子化票證,包含7-11、Subway、麥當勞、星巴克等店家皆已支援Passbook(但並非全球分店都支援),另外,蘋果在2012年10月申請的專利項目中,有一項與電子支付有關,因此,市場專家的看法認為蘋果很有可能發展一套iOS裝置專屬的行動支付技術,倘若真是如此,對未來NFC行動支付應用的發展勢必會帶來一股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