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到智慧化 製造系統效益全面提昇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世平興業

自動化到智慧化 製造系統效益全面提昇

  • DIGITIMES企劃

ICT技術的加持,強化了機器視覺的應用功能,是自動化轉變為智慧化的典型案例。DIGITIMES攝
ICT技術的加持,強化了機器視覺的應用功能,是自動化轉變為智慧化的典型案例。DIGITIMES攝

製造業應用自動化系統由來已久,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自動化必須進一步提升為智慧化,方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但自動化如何進化為智慧化?智慧化將為企業帶來哪些效益?這不只是導入企業的難題,也是設備供應端必須深思的問題。

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德國提出了工業4.0(Industry 4.0)的概念,正式宣告智慧製造為核心的新世代工業型態,將成為第4波工業革命,但儘管智慧化已被視為製造系統的未來,但「智慧化」3個字十分模糊,何謂智慧化?智慧化製造系統應該具有什麼功能?不僅使用端的製造業者說不上來,連供應方的設備系統廠商也有不同認知。

雖然業界對智慧工廠還沒有共識,不過供應商的產品共同訴求倒是相當一致,都與現行自動化系統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建置目標相同,只不過是自動化系統的再延伸版與放大版。目前的自動化系統包括感測、運算處理、邏輯推理判斷、反應等4個子系統,將這4個子系統進一步強化並將之整合,就是製造業從自動化邁向智慧化之路。

由於生產系統的內容架構必須因應導入企業的需求做變化,因此這4大子系統的規模設計,也沒有一定標準,過去自動化製造系統中,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固定,每站只做自己分內的組裝工作,直到最後產品完成,這類流水線生產模式由來已久,以往產品生週期長,且製造模式為少樣多量型態,這種生產方式足敷所需,不過近年來消費者的胃口瞬息萬變,造成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客製化產品日趨多樣,製造成本也跟著難以控制;此外,更加複雜的其他因素變項,使得廠商必須隨時面對不穩定的訂單、少量多樣的生產、生產良率的控制,以及備料庫存壓力等相關問題,已對傳統自動化生產模式造帶來重大挑戰,這也是自動化系統為何有必要轉化為智慧化的主要原因。

製程全面掌握 快速提升競爭力

至於智慧化將為製造業帶來哪些改變?以目前設備供應商提出的產品功能,可以歸納出幾個選項,包括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蒐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畫編排與生產進度等,這些都是業者提升競爭力及生產力所必須掌握的關鍵項目。

除了製造現場的系統掌控,產品設計也是智慧工廠的系統架構重點,現在產品除了上市時間越來越快,產品功能也漸趨多元,這兩個因素不但大量擠壓了研發時間,產品內部設計也越見複雜,為使產品能兼具上市時間與多元功能兩項需求,善用可用研發資源,進行協同設計已成企業重要的研發策略,然而協同設計牽涉的部門人員眾多,所彙整的資料也相當龐雜,如何駕馭繁雜的資料量,將設計流程化繁為簡是企業面對研發的必要課題。

以汽車設計為例,在各類先進模擬設計系統的協助下,汽車的整車設計時間在過去20年間縮減了一半,而近幾年汽車電子技術進展快速,車輛越來越多的功能必需透過電子產品實現,就目前來看,中高階車輛的電子模組已超過40個,電子電氣相關零部件成本已佔車體成本35%,因此電子電氣的開發與驗證,已成為整車開發時的重要環節。

越來越龐雜的電子模組架構,若依照傳統的開發流程,從需求定義、系統設計、樣板成品、測試等環節逐一進行,將會耗費大量時間,例如在需求定義端無法迅速驗證,或系統設計時,初期受測硬體不完整且整體成本過高,使得設計出現缺陷,而這些問題大都在實體完成時才會浮現,就一般經驗來看,錯誤修正成本與發現時間成正比,在流程前端發現錯誤,所支付的各項成本最低,若到最後環節才發現,則必須逐層回溯,無論是金錢、時間、人力,都會耗費大量成本。

因此,現在的汽車製造在設計期,從需求定義端就得逐步創建系統模型,再透過詳細的演算法設計產生自動代碼,讓需求在虛擬模型中得以實現,各部門在協同設計時若發現錯誤,就可即時修改,大幅降低車輛在實體問世後才出現的錯誤,透過模擬軟體的自動代碼生成,模型可公用於設計與測試,模組化設計也有利於系統調校,同時系統化管理軟體內容,有效簡化設計流程,縮短整車設計時間。

視覺技術讓製造系統更聰明

在生產階段,智慧化製程的重點在於提高產線彈性。一般的作法有兩種,一是在設備中建置感測器,感測器可快速判斷工件的類別,改變生產方式,但只要所需處理的工件種類變多,系統複雜度也必須同步提升,另一是將產線系統設備模組化,一旦產品或製程需要改變,只要將產線拆開重組,即可組裝成適合的生產系統。

這2種方式都會牽涉到系統整合,而在系統整合之前,必須強化系統中各類自動化技術。以機器視覺為例,品管向來是產品品質最後把關的環節,在機器視覺技術未臻成熟之前,過去都以人力為主,以太陽能、LED產業為例,就有超過20%的人力投注在此,不過產品檢測單調且冗長的作業模式,容易使操作者出現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問題,現在機器視覺技術逐漸精進,足以擔當產品檢測重任,因此可以被導入產線以提高了產能、降低成本。

目前機器視覺化的檢測作法,是將視覺感測器與鏡頭,直接建在系統設備上,當產品傳送至該站時,即可被檢測,這種作法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可以全檢,與一般的抽檢方式,全檢可使產品品質獲得全面性保障,另一個優點則是速度快,可加快檢測速度。

視覺檢測是現代自動化系統相當重要的部分,而此一技術也是現代與傳統自動化的主要差異,20年前機器視覺因技術尚未成熟,與自動化系統整合的難度相當高,就算整合進去,判別速度也有限,不過隨著視覺演算、判斷法則的進步,再加上現在電腦的功能比過去強大許多,視覺檢測未來應會大量應用在各類製程。

從視覺技術的例子可以看到,製造設備從自動化到智慧化的實際演變,至於整體系統的智慧趨勢,業界看法雖然紛紜,不過仍可歸納出一個重點,即是「虛實整合」,虛實整合除了現有軟硬兩端技術相互為用之外,也大量應用了ICT技術,像是前文提到,在實際物品在設計時,就先在軟體系統上以非常嚴謹的模式計算、模擬出來,此一方式可以大量減少執行時容易產生的錯誤成本。

因此智慧工廠與ICT技術整合已成趨勢,智慧化系統的4個步驟-感測、運算處理、邏輯推理判斷、反應,目前的研究多與ICT技術有關,例如在感測方面,就將與近來相當火紅的物聯網結合,未來製造系統中,每個物件都會內建感測器,紀錄設備狀況後,再將訊息回報給使用者,目前已有機械廠商將感測器建入線性滑軌、主軸中,全球多數領導廠商也都已有相關作法,觀察目前發展態勢,智慧工廠的各種建置都已加速布局中,未來幾年將可逐漸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