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雷射
「飛秒雷射」是指時域脈衝寬度在飛秒(毫微微秒,10的負15次方秒)量級的雷射。在傳統的「奈秒雷射」(10的負9次方秒)無法克服「熱」對其材料產生的影響,飛秒雷射頻率比傳統雷射快1倍,且由於超快特性,可加工於任何材料,不會受到熱破壞,適用於高科技產業微細加工。
飛秒雷射不是單色光,而是在中心波長左右的一段波長連續變化光的組合,利用這段範圍內連續波長光的空間相干來獲得時間上極大的壓縮,從而實現飛秒量級的脈衝輸出。飛秒量級短脈衝的雷射器通常是利用鎖模技術來實現的,常用的雷射晶體為雷射譜線很寬的鈦寶石晶體等。
透過非線性吸收,在超強功率密度照射下可以產生單光子能量小於材料能隙;加上加工時的熱效應極低,材料以電漿雲形式從材料表面噴出,帶走原本照射產生的熱量,使得加工區域溫度迅速降低,過程中沒有熱融化現象。
飛秒雷射可以用在聚合物加工、醫學成像及外科醫療上。除此之外,也可被應用在固態物理上,以此分析晶體結構,分析其繞射或者螢光光譜圖。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飛秒雷射可用於超快現象的研究。
不同於以往傳統雷射容易發生過熱、無法微細化的缺點,飛秒雷射排除了熱累積效應,特有的超強、超快、超微物理性質,可以用來製作如微米、次微米乃至奈米等級的精細度微結構加工,讓IC半導體、顯示器、生醫科技、太陽光電、微機電等產業具備應用潛力;此外,透過與雷射源、光路系統及雷射動態控制模組等整合,是應用在軟性基板製程關鍵模組技術。(李佳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