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風潮推進IC製程及封裝技術發展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DTechforum

物聯網風潮推進IC製程及封裝技術發展

  • DIGITIMES企劃

台積電已佈局物聯網超低耗電製程技術(TSMC)
台積電已佈局物聯網超低耗電製程技術(TSMC)

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半導體產業需要另添軍火,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在此時接棒,預期將掀起另一波產業需求高潮,畢竟相較於傳統網路的資料傳輸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物聯網的資料傳輸由於涵蓋人對物、物對物,串連範圍更形擴大,應用包含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物流,以及智慧交通等,所需裝置和設備更為多元及大量,而舉凡這些產品皆需搭載晶片,商機之大令人咋舌。

工研院IEK分析指出,2020年物聯網半導體市場商機將有300億美元,佔整體物聯網產值3,280億美元的9%,也佔整體半導體產值4,021億美元約8%比重。為迎接龐大的市場商機,IC製程及封裝技術將有新發展,以因應物聯網裝置的設計考量,半導體供應商也將在其中找到更多發揮空間。事實上,證諸過往歷史,凡是未即時跟上產業潮流的業者,都可能在一個浪頭打來時從舞台主角退居配角,因此產業中人多不敢忽視物聯網的來勢洶洶。

Apple Watch的S1晶片採用SiP技術。(wikipedia)

Apple Watch的S1晶片採用SiP技術。(wikipedia)

半導體業者佈局超低耗電製程

就在台積電日前召開的第二季法說會中,該公司二度調降全球半導體成長預估從4%降為3%,晶圓代工則由10%下修至6%,主因就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疲弱,且大陸等新興市場的中低階手機需求不振。因應這個變局,台積電則是看好物聯網商機即將將發酵,已備好武器攻佔市場。

物聯網晶片的設計強調超低功率、連結力、多項感測器的整合,以及系統級封裝技術等。其中,針對超低高耗訴求,台積電已完成相關技術佈局,其中包括55奈米、40奈米、28奈米及16奈米等四項超低耗電 (ULP) 製程,可因應各種物聯網裝置的需求。

此外,台積電也已展開「MR. ABCD」策略,主要就是將主攻微機電及微控制器(MCU)、射頻晶片(RF)、汽車及類比晶片(Automative &Analog)、電源管理晶片使用的高壓BCD製程、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及顯示器驅動晶片(Display )等六大產品的成熟製程進一步應用於物聯網。

特殊半導體製程需求急升

而由於物聯網裝置所需的低功耗微控制器、無線電頻率通信、面板驅動、觸控、功率器件及感測器等,大部分不需以尖端製程生產,甚至有些產品需採用特殊製程技術,因此也為更多擁有「非主流」製程的業者創造發揮空間。

例如,物聯網對於砷化鎵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的需求,促成主要供應商Skyworks聲勢持續看漲,該公司除了是蘋果iPhone手機功率放大器(PA)的主要供應廠外,也已開始為多種應用產品提供連線功能,包括醫療裝置、穿戴式裝置等。

PA的主要功能是將訊號放大,在物聯網講求高速數據傳輸極低功耗的訴求推動下,具有高頻、高效率、低雜訊、低耗電等特點的砷化鎵PA,較 CMOS PA更適合用於物聯網,且隨著 SiP(系統級封裝)的成熟,SIP PA的封裝體積能進一步縮小,因此可以預期隨著物聯網普及,相關PA的市場規模將更形擴大。

物聯網興起對於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帶來全面性影響,就先進IC製程與封裝技術而言,為了要針對不同使用情境整合各種元件,以及為了要進一步縮減穿戴式裝置晶片和產品的體積,SIP系統級構裝 (System in Package;SiP) 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SiP系統級構裝重要性提升

SIP是利用2D或3D方式,將各種晶片元件、系統以平面或立體方式堆疊,這些方式包括多晶片模組(MCM)、多晶片構裝(MCP)、PoP(Package On Package)、PiP(Package In Package)等類型。3D IC與矽穿孔(TSV)則是打造異質整合方案平台,將各種不同製程和功能的同質或異質晶片,包括感測元件、邏輯晶片、射頻元件、光電元件與電源元件加以堆疊整合,讓更多元件能鑲嵌在同一個晶片中,達到更多元的功能應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3D IC與矽穿孔的概念雖然逐漸成形,但是相關設計難度極高,因此目前出現2.5D IC,也就是在晶片與PCB間使用矽中介層(Interposer)來進行TSV,不過,這又出現了2.5D IC在縮小體積方面表現不佳的問題,且TSV矽中介層成本也不低。2.5D IC的劣勢為FoWLP (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e;扇出型晶圓級封裝)

簡而言之,FoWLP在比晶片更廣的面積中構成凸塊陣列(Bump Array),可對應配線密度較低的載板凸塊接點尺寸與間距,因不使用既有打線,其內部連結較短,有利於縮減整體封裝厚度,且未使用打線與中介層,亦有助於降低成本,可望成為先進封裝技術的發展要點且市場備受看好。根據Yole對Fan-Out與內嵌晶片的技術與市場報告,2014年將會超過1.5億美元,且未來5年內將會有30%的複合成長率。

關於SiP技術應用,最知名的例子就是Apple Watch,其中的S1晶片便是採用 SiP技術,達到以單一晶片提供完整電腦架構的境界。據了解,S1晶片內含Apple處理器搭載爾必達的512MB SRAM,以及意法半導體的加速度計/陀螺儀、ADI的觸控式螢幕控制器、IDT的無線充電晶片、AMS的NFC信號放大器、NXP的NFC控制器及Dialog的電源管理等。

同樣的,針對物聯網裝置的超低功耗需求,封測廠也展相對應的低功耗封裝技術,例如減少連接層及開發細線寬線距的封裝技術(Fine-pitch package technology)等。

IC業者積極投入感測器領域

此外,物聯網的另一關鍵元件 - 感測器,做為終端產品與外在物理環境的溝通工具,其發展極為多樣,包括測量人體溫度、血壓、脈搏,以及環境的溫濕度或車輛間安全距離等,由於應用範圍廣泛,因此也吸引眾多半導體IC廠商投入與感測器相關的技術和製程開發。

例如,奧地利微電子於日前宣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CMOS感測器業務。CMOS 整合感測器可在單一感測器裝置內同時測量相對濕度、壓力和溫度等多種環境參數,且高性價比的智慧感測器系統能整合智慧、有線或無線介面、以及先進的電源管理技術,大幅應用於穿戴裝置、智慧建築、工業、醫療以及汽車等物聯網領域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完整佔優勢

最後,物聯網對於產業生態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不同於過去IC產業強調先進製程以延續摩爾定律的延續,物聯網半導體解決方案為求降低成本,因此多以成熟低成本製程為基礎,再搭配在設計封測端高度整合其他功能區塊,如此就能以整合高效能的低成本方案方式滿足新應用需求,且為了要符合輕薄短小的訴求,因此設計、製造、封測等上下游更必需緊密溝通合作,甚至必需與系統廠一起開發出更創新的終端產品。

也就是說,下一波的物聯網市場考驗的不只是製程技術,還包括製程複雜度、彈性度及整合能力。整體而言,這樣的情勢對於產業鏈完整且具有靈活彈性的臺灣半導體頗為有利,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將能乘著物聯網的風潮起飛,再創又一波高峰榮景。

議題精選-2015 SEM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