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結合視覺應用 承擔更複雜作業任務
探究工業4.0之所以在近年掀起波濤,在於其訴求解決的四大難題,皆讓全球各國感同身受,使得此一由德國率先提出的概念,得以觸發全球工業革命的浪潮;這四個難題分別是物料成本走高、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縮短、消費者需求變遷快速,及勞動人口減少,其中最後一項,引爆了工業機器人需求飛漲。
在2016年3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2015年世界機器人統計報告,直指由工業4.0觸動的工業自動化進程,正在迅速推展,依照此趨勢,估計到了2018年,全世界工廠將有多達130萬個工業機器人提供服務,但並非意在取代人力、實現無人工廠,而將循著人機協作的脈絡發展,以提高生產製造架構的彈性,取代過去僵固的生產作業流程。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只要是符合工業4.0概念的自動化智慧工廠,其中一個重要表徵,即是生產線上將大量採用智慧機器人、智慧機械與自動搬運機,這些機器設備之間,都可以相互溝通,而以往充斥於生產線的大量操作員(俗稱黑手),將轉型成為控制者與管理者。
在從傳統製造邁向智慧製造的進程中,機器人勢將扮演重要角色。業者指出,以3C產品為例,以往追求的生產目標是「853」,意指85%的產品,必須在3天內出貨。
反觀今日,3C產品生命週期愈趨短絀,對製造速度的要求更高,故使得原本「853」躍為「985」,也就是95%的產品,必須在5天內出貨完畢,且更重要的,隨著消費者需求瞬息萬變,驅使3C產品設計及製造走向少量多樣,等於在速度快之餘,又加上一個前所未見的複雜變數,倘若倚靠傳統人力,肯定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唯有借重帶有智慧的機器人,一方面從事重複性高或環境較差的作業,二方面協助提升生產效率及製程精準度,才有可能讓工業4.0目標圓滿達陣。
台灣發展機器人應用 有多項關卡亟待突破
考量及此,台灣政府在推展生產力4.0計畫之際,亦將智慧機器人應用,列為箇中重要一環。根據IFR提出的報告,若以機器人密度而論(意指每一萬名員工當中有多少單位的機器人),超過全球平均水準66個單位的國家有21個,當中半數來自德國、瑞典、丹麥等歐洲國家,至於亞洲國家也表現不俗,不僅由韓、日聯手奪下冠亞軍席次,台灣也高居第八名,足見台灣發展工業機器人底蘊其實不差。
但一位官員直言點出,台灣在發展智慧機器人應用的路途中,仍將遭遇一些亟待克服的挑戰。首先是關鍵組件供應鏈仍有缺口,一來缺少足以結合製程技術的智慧零組件,以致不易提升機器人附加價值,二來則缺少IoT、視覺與力量感測器等智慧感測技術的深度。
其次難題在於機器人整合技術猶待提升,當前系統整合商傾向採用的機器人品牌多來自國外,尤其是由日本發那科(Fanuc)與安川電機(Yaskawa)、瑞士ABB,以及德國庫卡(Kuka)等廠商所代表的「四大家族」(四個品牌共計佔據全球逾六成機器人市場),影響國產市場擴散速度,再者,當前機器人業者各自朝向不同通訊協定發展,可能導致跨品牌機種通訊整合上的阻礙,也不利於生產線應用整合。
此外的挑戰是國產產品市場應用實績不足,也就是說,台灣製造的機器人暨零組件產品,現在的實績案例過少,在實用性上猶未歷經市場考驗,唯恐影響應用端客戶的導入信心。
基於上述難題,政府特別設想突破之道,擬定智慧機器人應用推動作法。第一是「發展人機協同、機器視覺及力量傳感技術,提升附加價值」,一方面投入技術處科專計畫資源,發展與機器人系統整合之3D機器視覺、力量傳感技術,提高國產機器人附加價值。
二方面整合技術處與工業局資源,開發人機協同技術,並導入生產線應用,提高產線生產彈性與效率;第二是「機器人結合智慧機械產業應用」,一方面藉由技術處科專計畫,援引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行動化等技術發展雲端平台,匯聚故障預診、壽命預測與生產優化等製造業所需機能,幫助業者提高產線生產效能,二方面由工業局計畫資源發展整合示範案例,例如建構機器人聯網通訊模組,再與工具機、射出機等國產機械設備進行整合,藉此強化台製機器人產品競爭力,搶攻全球市場。
從製造到智造 新舊機器人大不相同
總括而論,機器人是促使「製造」推向「智造」的一大關鍵,而由台灣自主掌握機器人生產技術與整合服務技術,更可謂重要之事,因為如此即可避免國外產品缺貨、技術與價格壟斷,才能有效提高市場交易彈性。專家進一步解釋,由於全球機器人市場呈現供不應求態勢,故交期不甚穩定(介於3?6個月),且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規模與機器人使用量皆屬有限,若欲導入機器人產品,難免限縮對於技術服務、議價與交期的協議空間,再者台灣製造業生產分工細且變化多,需要較高的客製化整合技術,不見得能直接引用較偏向標準化泛用型的國外機器人產品,面對前述一切難題,都可望憑藉台灣自主開發生機器人而獲得解決。
專家不忘提醒,所謂的智慧製造單元,並非僅由機器人獨挑大樑,而必須著重於如何讓機器人與機台設備(工具機、產業機械)之間形成高度的協同運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機器人擺脫過往大家所認知的Loading on Loading上下料作業層次,更細膩地滿足前端用戶的製程需求,意即外除了取放之外,機器人其實還可肩負倒角、拋光、沖孔、去毛邊、量測等等多元任務。
如果以製造、智造視為不同世代,則傳統製造時代的機器人,其實比較像是「盲劍客」,用戶必須仰賴後端PC系統充當雙眼、並且發號施令,機器人才能聽命行事,且所能執行的任務型態也較為單純有限,反觀智造新世代機器人則大不相同,已從「盲劍客」進化成為「耳聰目明」,只因為它開始結合了結合影像視覺應用,藉由視覺系統與機器人控制器的整合,將使機器人展現過去未見的強大環境適應能力。
兼具視覺、力覺與觸覺 才能因應人機協同重任
因為新一代機器人看得見,所以有能力補償手臂絕對精度的誤差,有效避免手臂在移動時遮蔽機械視覺,與此同時,抓取形狀不規則物體的能力也大幅加強;更重要的,新式智慧機器人由於掌握力覺與觸覺,所以能夠安全地擁抱人群,不會因為不當的舉手投足、痛下重手,而對一旁協同工作的操作者造成危害,而且也開始具備自主移動載具的能力。換言之,企業若欲實現工業4.0概念下的人機協同願景,此「機」指的就是新一代Eye-in-Hand機器人,而不是過去如盲劍客的機器人。
附帶一提,前述所指新一代機器人對於力覺、觸覺的精準拿捏,除了視覺外,還取決於扭力感測器、壓力感測器、CAD-based智慧技術等關鍵技術能量。
以發那科為例,即自行研發一套RVision視覺系統,將視覺運算整併到機器人控制器當中;同為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電機,則開發出名為Nextage的雙臂機器人,在頭部與雙臂皆搭載機器視覺,其中頭部兩台攝影機是用於辨識工作環境及空間中物體的粗略位置,另外在雙臂上的視覺,則用於補償頭部攝影機的計算誤差,精準定位出物體的位置。箇中的設計巧思,相當值得台灣業者借鏡學習。
- 志尚展出10奈米超純水粒子計數器、ppt級氣態重金屬採樣分析技術
- 最新10奈米超純水粒子計數器、ppt級氣態重金屬採樣分析技術
- 機器人結合視覺應用 承擔更複雜作業任務
- 機器人作業系統ROS 成發展多種應用機器人關鍵
- 研揚加入先進多軸控制器聯盟 往工業4.0邁進一步
- 施耐德於自動化展期舉行完成任務抽大獎活動
- 日本TDK上釜健宏會長 獲頒經濟專業獎章
- 迎接工業4.0時代到來 國際自動化工業展串接產業鏈
- 全球自動化成長迅猛 台廠壓力將越來越大
- 工業自動化多展合一 智慧製造思維再進化
- 科智鎖定智慧應用商機 推機聯網解決方案
- 妙用感測技術 大幅強化工廠環境安全
- 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 盛況空前重量級廠商齊聚
- 研華以工業4.0 攜手夥伴邁向智造新未來
- AEROTECH於自動化展出最高性能運動控制平台
- 機器視覺在半導體製程過程之應用價值
- 工業4.0起飛 敏博SMARTPro 2.0支援大數據分析
- 台灣歐姆龍展現物聯網時代的Factory Automation
- igus易格斯模組化浪管通過ISO Class 1認證
- 氣動元件助智慧製造 台灣氣立展望全球
- 施耐德電機領軍普羅菲司 全線制霸工業4.0
- 產線電腦即時監控及畫面辨識系統 解決產業的即時性問題
- 迎接工業4.0時代 SICK扮演重要夥伴
- 智動化加數位資訊整合 完美實現智慧製造
- igus易格斯智能工程塑膠讓故障停機問題成為絕響
- 泓格前進自動化展 端出MQTT/OPC UA新方案
- 導入智慧型機器人 結合企業人力優化服務成本結構
- 虛擬製造帶動虛擬設計趨勢大行其道
- 所羅門物聯網 無需投資新設備及通訊介面
- 均豪精密引領企業接軌工業4.0
- 台達高階製造方案 亮相自動化工業展
- 善用ICT靈活配置資源 打造C2B客製化生產模式
- 物聯網對工廠環境安全監測的影響
- 有效應用機器視覺 提升自動化工作效率
- 封裝製程材料設備商琳得科 新研發產品提升製程穩定性
- TSLG耐落螺絲防鬆價值解決方案提供者VSP
- 省空間、超高速 NACHI推出EZ03-CFDL系列
- 自動化系統設計日新月異 您能否跟上腳步?
- NI將於自動化工業大展 揭櫫最先進的工業物聯網應用
- 工業4.0新推手 全球首發—北爾電子全新人機介面
- 鼎新電腦跨界參展凸顯智慧製造軟實力
- 知名大廠齊聚 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展盛況空前
- SICK MicroScan3榮獲2016年度產品設計紅點獎
- 台北自動化展 新漢完整演繹工業4.0與雲端整合方案
- 邁向工業4.0 從跨界融合開始創新與創值
- 所羅門布局工業4.0 推智動化機器人與工業物聯網方案
- 台灣歐姆龍 2016機器人展推全新IoT智慧工廠方案
- 從跨界融合開始邁向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