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系統上雲難度高? 釐清需求讓IT架構最適化
在消費性市場,雲端已是高度成熟應用,舉凡電子郵件、影音串流...等都是常見常用的服務機制,但對製造業而言,雲端仍屬於新概念,業者即便了解其重要性,在專業知識受限下也不敢輕易導入,對此蓋亞資訊技術協理林厚年就以「雲端整合強化企業IT架構」為題,為論壇與會者講解雲端概念、IT架構形式,與如何藉此來實踐智慧製造。
林厚年指出,雲端是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接取的伺服器,這些伺服器都是運行在全球各地機房裡的系統,透過雲端服務來代管企業所需運行的應用程式,用戶不用自行管理實體機器,而這些伺服器則包括了網路、資料庫、軟體、資料儲存等設備。
至於何謂IT架構,林厚年依現行網路服務類別分成4種基礎架構,包括企業自建、IaaS、PaaS、SaaS,而不管是哪種類別的基礎架構,要完善網路服務,架構內都必須要有應用程式、執行程式、作業軟體、網通系統...等9種管理元件,這些元件的管理程度,會因基礎架構差異而有所不同,例如企業如果選擇自建機房就必須自行管理全部元件,若是使用SaaS則全交由網路服務商負責,IaaS與PaaS則是網路服務商與使用企業各有一定比例的元件管理範圍。
他以Pizza服務為例講解上述差異,在家庭自製、冷凍披薩加溫、外送平台、至餐廳享用等4種服務情境下,消費者所需準備的材料、工具都不相同,不同的網路服務也是如此,有了上述的清楚認知,企業才能釐清需求、問對問題,使用正確的網路架構。
至於要如何建構可解決企業痛點的IT系統?林厚年建議可從時、地、人、因、果,也就是常見的5W1H思維找到解決之道。他指出現在企業的IT思維往往只在第一層的What,如果未深入其他層面,所建構的IT系統將無法解決企業問題,他以紙箱工廠為例,如果聚焦於出貨產品的品質提升,則只須解決紙箱厚薄問題,如果要從前端製程找出不良品的原因,就必須利用晶片蒐集設備數據,並進一步分析以降低故障率,最終若希望可監控資產狀態,就需增加監控設備數量以擴大數據庫,再進行智慧資產監控與流程優化。因應不同需求,所使用的IT架構也有極大差異,企業可依此清楚描繪自身所需的IT架構藍圖。
林厚年最後指出,製造系統上雲已逐漸成為產業趨勢,透過雲端平台,企業不須投入大量的建置成本,也不必建立專屬團隊負責後續的系統維修,再使用方面,雲端都是按量計價,在「用多少算多少」的計費機制下,企業可配合業務需求調整,讓資源保持高度彈性,因此他建議製造業者可加快上雲腳步,為即將到來的智慧化時代做好準備。
- 軟硬皆備、新技術不斷導入 智慧工廠落地成真
- ST同步進化感測與通訊技術 落實降低成本與快速上市兩大目標
- 解決人機料法環五大痛點 欣技資訊為智慧製造奠定基礎
- 善用AI與數據力量 緯謙科技一站式服務協助製造業轉型
- 提供全方位雲端管理系統 Veeam讓資料保護更全面
- 善用AI機器視覺 實現少量多樣、彈性生產
- Synergies打造JarviX增強分析平台 用AI落實企業精準決策
- 紅帽打造跨國數位服務供應鏈 提升智慧工廠生產效率
- 打造AI邊緣運算軟硬整合方案 超恩實現無人化智慧工廠
- 以流程自動化提升運作效能 台塑網為企業搭起數位轉型橋梁
- 製造系統上雲難度高? 釐清需求讓IT架構最適化
- 華碩電腦啟動3+1布局 為客戶打造最適化人工智慧製造系統
- D talk新創掌握獨家AI技術 協助工廠邁向智慧化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