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TResearch
ADI
台積電解密(1) :晶圓代工業的三大競爭要素
從華爾街日報(WSJ)等主流媒體,到格芯(GlobalFoundries)CEO都說,晶片集中於台積電是全球供應鏈最大的風險。這些話不是沒道理,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佔率55%上下,獲利是整個產業的8成以上,台積電停工,全球的手機、伺服器,甚至汽車都會是大震盪,贏家全拿,這也是全球科技業領導廠商所面對的常態。
2021/7/8
印太競逐:左右為難的太平洋島國
更多國家參與印太新局的競爭,而印尼是真正位在印太核心地位的國家。這個很會演皮影戲的國家有2.6億人,但語言多種,沒有統一的認同。印尼努力地想成為大國,但龐大的陸軍與自己擁有的內海規模不成比例。像是鄰近的菲律賓一樣,很想要做點什麼事,但什麼也做不了,時而與美國和好,但又經常跟中國拋媚眼。
2021/7/7
印太競逐:大國毫不掩飾的利益主張
美國的國家利益是把太平洋當成內海,美國的全球信譽建立在對日本、南韓的承諾上。1991年蘇聯解體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間,美國主導了世界,無人敢於挑戰。現在美國隱憂中國崛起,並造成骨牌效應。2017年開始的印太戰略是一種進化,美國也拋棄了歐巴馬時代不慍不火的外交戰略。
2021/7/6
印太競逐:意識形態將是未來競爭的槓桿
2020年時,中國常駐海外的部隊達3萬人,中國石油消耗佔全球20%,2017年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而現在中國已經有超過3億輛汽車。現在的中國有14億人口,250萬名解放軍、150萬名武警、14個鄰國(世界最多)。一帶一路的政策看似要恢復中華民族的榮光,但卻可能是大搏奕的轉捩點。
2021/7/5
印太競逐:亞洲金融風暴改變了亞洲
印度從1993年起推動「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2013年更積極地修正為「東進政策(Act East Strategy),加上愈來愈積極的經濟政策,讓東協國家中的新加坡最為興奮。中國偶爾也提出令印度很難拒絕的禮物,如在2003年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主張。但2005年尼泊爾政府改朝換代,又是另一波在喜馬拉雅山的鬥爭。
2021/7/2
印太競逐:我們都被迫參與賽局
由於網路的關係,全球的軍隊、大學、智庫、媒體都被迫參與競逐,假歷史、假新聞都成為競爭的要素,我們不太能超然地自立於體系之外。一旦極權主義獲勝,將會出現集體投降的骨牌效應;橫向擴張(Horizontal Escalation)將會把更多的利害關係者拖下水;小國可能被迫動員,或被驅策為區域戰爭的代理人。
2021/7/1
印太競逐:印太戰略的起源
澳洲學者Rory Medcalf執筆的《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描述了一個權力結構正在改變的世界。中國想取得南海的主導權,這正是全世界很多經貿大國的「要害」。全球90%的跨國運輸仰賴海運,而且從運輸路線來看,印太地區才是核心。
2021/6/30
迎變世代:臥底經濟學家,教你用失敗向成功對齊(下)
無人可以貫穿上下游、軟硬體?1970年代,日本決定投入半導體業的發展時,上下游業者相互支援,否則也很難成大局。由於這種背景,晶圓製造廠與上游的設備、材料公司都得同步進行。也因為這樣,日本人對於整套體系非常熟悉,要制衡韓國人手段也多,甚至屢出奇招,讓韓國人難以招架。
2021/6/29
迎變世代:臥底經濟學家,教你用失敗向成功對齊(中)
我們面對的是多變詭譎的對手,不可能常勝不敗。如果能精煉出一個「大局觀點」,做為建構一致理念的基礎,那麼勝算就會高一些。跟別人意見都不同時,你會不會提出來?大部分人選擇「從俗」,這樣風險最低,但那也可能是企業、組織最大的風險。這個世界充滿了本位的知識,前途不是一片光明,我們經常看不見危機。
2021/6/28
迎變世代:臥底經濟學家,教你用失敗向成功對齊(上)
進化來自於變態過程中的不斷修正,這本書從一台幾百美元的麵包機說起。400多顆零件,幾乎不可能從頭做起,全球供應鏈的複雜度,遠遠超乎想像。沒有一家企業的經營者,可以預測未來,我們通常只能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提出當下可行的運營方案而已。
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