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林一平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
接電話的第一聲 「Hello」是怎麼來的?
資通訊服務要成為殺手級應用,必須讓用戶們很快學會使用,才能廣為流傳。我看過很多資通訊的應用非常有創意,但普羅大眾不知如何使用,因而失敗。行動數據最早期的殺手級應用是簡訊(short message),這個應用在台灣也要經過三年教育,教導大眾如何使用,才廣為接受。簡訊應用普及後,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也水到渠成,更演進到今日廣為民眾接受的Line、WeChat、Twitter等應用。
2019/12/2
寫程式的女將軍
寫電腦程式,如有錯誤,就必須診錯。診錯又稱為「抓蟲」(debug) 。電腦出錯,我們說電腦有蟲(computer bug),典故為何已不太清楚,但這個詞兒確定是因為美國海軍的女將軍哈普(Grace Hopper)的宣傳而眾周所知。哈普是最早期的電腦軟體工程師,修改程式,替電腦抓蟲,是家常便飯。然而軟體工程師如何當上女將軍?
2019/11/22
莎士比亞:戲劇與資通訊的整合
2016年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辭世400周年。我特別到倫敦,跟著查理王子念著「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向莎翁致敬。這一年,英特爾、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Imaginarium工作室,通過資通訊技術打造數位化人物形象,把電影中的3D特效搬上現場演出的舞台劇。我特別前去觀摩,也想以我發展的物聯網平台IoTtalk,和舞台結合,展演一齣莎翁戲劇。
2019/11/15
科技發展的省思
資通訊技術(包括早年的電報、電話,以及今日的網際網路)對人類的溝通有重大影響。然而這種影響是正面或負面,端靠人類的智慧如何應用這項科技。
2019/11/8
華盛頓大學的圖靈機
我1986年就讀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系,當時的系館是Sieg Hall。之後華大耗資7000萬美金建築計算機系館(圖一),於2003年落成。
2019/10/23
我與IBM
我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是基於IBM的大型資料庫及硬體RISC架構的排列演算法。1968年IBM 發展出第一個層次型數據庫(Hierarchical Database)管理系統,稱為MS V1運作於IBM 360電腦。直到今日,仍有很多企業在使用該數據庫。這麼多年來,S/360系統一直都是IBM在金融市場的主力,也是藍色巨人的金雞母。有趣的是,指令精簡的RISC架構,也是IBM的首創。IBM的寇克(John Cocke,1925~2002年;圖一)主導基於RISC架構的建置,於1975年推出IBM 801電腦。
2019/10/14
太空科技的濫觴
今日我們談第六代無線通訊,主角之一是低軌道、低成本的通訊衛星。通訊衛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COMSAT)是用於電信的人造衛星。圖一是收藏於中華電信的通訊衛星模型,當中圖右為Intelsat-3衛星,設計壽命5年,造價530萬美金。
2019/10/5
資料庫逸事:科技創新的接力賽跑
1960年後有了快速的排序演算法,資料庫的技術如虎添翼般的進步。1970年是資料庫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這一年,IBM的研究員柯德(Edgar F. Codd,1923~2003。圖一)發表了業界第一篇關於關係資料庫理論的論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首次提出關係查詢資料庫的模型理論。這篇論文是計算機科學史上最重要的論文之一,奠定了柯德的「關係資料庫之父」的地位。
2019/9/24
一加一大於二:胖瘦搭檔的螢幕傳奇
我多次模仿畫兩位古早的喜劇演員勞萊和哈台(圖一)。
2019/9/16
IBM軼事:從交大到人月神話
IBM剛成立時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包括員工計時系統、啟動切肉機和打孔卡設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也生產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這類武器。以IBM的打卡機做複雜的計算,加速了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
2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