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626
ADI
林一平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
新北市中心閒置戶外教室 搖身一變成AI智慧農場
走進板橋中華電信學院,步行繞到主建築綜合大樓後面,映入眼簾卻別有另一番天地。一袋又一袋的袋裝土壤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薑黃葉片閃閃發亮向上生長,呈現都市難得一見的田園景色。但圓弧狀的高架燈管、感測器、捕蟲罐等設施景觀,似乎又和印象中傳統耕種方式有點不同,多了點尖端科技感。
2020/1/10
網路假消息之父:俾斯麥
近日網際網路上網軍猖獗,放假消息帶風向,甚而影響國家元首的選舉。誰是第一位利用資通訊網路放假消息,因此改變國家的命運?答案是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而當時的「網路」指的是電報(telegram)網路。
2020/1/3
女性資通訊工程師
我指導過的博士畢業生中,4分之1為女性,比例雖然不是很漂亮,但我這群女性博士生的成就並不亞於男性。例如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逄愛君,無論在研究或教育,都有優異的表現。
2019/12/27
中國網軍之父:盛宣懷
2018及2019年台灣的選舉受到網軍運作及假消息散播的影響,引起大眾的注意。利用網軍這個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早在19世紀的中國大陸就發生。當時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盛宣懷(1844~1916)利用電報這項資通訊技術,打擊政敵胡雪巖(1823~1885),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過程令人拍案叫絕,在高陽的著作《紅頂商人》有生動的敘述。
2019/12/20
工程師都愛的萊娜小姐 究竟是誰?
近日進行物聯網(IoT)資安的研發,要以小封包安全的傳送圖檔。我們以萊娜圖檔(Lena  Image)為測試,研發團隊每個成員都想英雄救美,安全的將萊娜這位美女護送到目的地。萊娜是誰?
2019/12/6
接電話的第一聲 「Hello」是怎麼來的?
資通訊服務要成為殺手級應用,必須讓用戶們很快學會使用,才能廣為流傳。我看過很多資通訊的應用非常有創意,但普羅大眾不知如何使用,因而失敗。行動數據最早期的殺手級應用是簡訊(short message),這個應用在台灣也要經過三年教育,教導大眾如何使用,才廣為接受。簡訊應用普及後,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也水到渠成,更演進到今日廣為民眾接受的Line、WeChat、Twitter等應用。
2019/12/2
寫程式的女將軍
寫電腦程式,如有錯誤,就必須診錯。診錯又稱為「抓蟲」(debug) 。電腦出錯,我們說電腦有蟲(computer bug),典故為何已不太清楚,但這個詞兒確定是因為美國海軍的女將軍哈普(Grace Hopper)的宣傳而眾周所知。哈普是最早期的電腦軟體工程師,修改程式,替電腦抓蟲,是家常便飯。然而軟體工程師如何當上女將軍?
2019/11/22
莎士比亞:戲劇與資通訊的整合
2016年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辭世400周年。我特別到倫敦,跟著查理王子念著「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向莎翁致敬。這一年,英特爾、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Imaginarium工作室,通過資通訊技術打造數位化人物形象,把電影中的3D特效搬上現場演出的舞台劇。我特別前去觀摩,也想以我發展的物聯網平台IoTtalk,和舞台結合,展演一齣莎翁戲劇。
2019/11/15
科技發展的省思
資通訊技術(包括早年的電報、電話,以及今日的網際網路)對人類的溝通有重大影響。然而這種影響是正面或負面,端靠人類的智慧如何應用這項科技。
2019/11/8
華盛頓大學的圖靈機
我1986年就讀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系,當時的系館是Sieg Hall。之後華大耗資7000萬美金建築計算機系館(圖一),於2003年落成。
2019/10/23